《祝福》:人贵自知,边界感不足的人,最后都活成了祥林嫂

  鲁迅先生试图用笔杆子唤醒沉睡的国民,在鲁迅的笔下,曾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小人物。阿贵,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鲁迅的神奇之处在于,读完他的文章,竟然可以从书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苦命的的人,最终也没能像她幻想的那样,得到世间的同情与温暖,依旧没有摆脱悲惨的结局。自从有了祥林嫂这个人物,所有的喋喋不休,所有的自怨自艾,仿佛都成为了“祥林嫂”的代名词。

  

  在校园中,我意气风发,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走出校园,走到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能够放开拳脚,大干一场。在我的内心之中,“祥林嫂”这个旧时代的苦命人又怎么和我有半毛钱的关系,旧社会的封建礼教与冷漠人情的确令人压抑,好在,旧时代早已远离我们而去,而“祥林嫂”自然也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当我走出了校园,在社会上摸排滚打十余载,默然发现,好像祥林嫂并未走远,她变成了人群中的你我他,喋喋不休的人变成了我们自己。

  

  社会打拼十余载,默然发现,自己有了祥林嫂的身影

  加油,打工人,我们终将会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我们自己的幸福。原来的东家变成了企业的老板,而我们则成为了现实意义上的“祥林嫂”。

  祥林嫂初期去鲁四老爷家上班时,她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她做工不惜力气,没黑没夜地做,虽然工钱没有多赚但她心里知道:只要是努力付出,鲁四老爷必然能看到她的价值。当鲁四老爷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涨工资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认准了鲁四老爷这个平台,计划深耕这份工作,她虽然累,但是快乐,鲁四老爷家富裕了,自己不也能跟着沾光嘛。以后哪怕是走出去,自己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这份经历,依旧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不少光彩。什么?走出去,那自己可舍不得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日复一日的工作,祥林嫂甘之如饴。事实证明,在女工这个行业,祥林嫂确实有她的独到之处。"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 福 礼","竟没有添短工",在这个层面上,祥林嫂确实是一个好员工,这样的人并没有等到涨工资,发福利,而是在她被拐走之时,换来了鲁四老爷两句“可恶”。

  扎心吗?老铁。她把自己当成了平台的一份子,全情投入,默默付出。几句夸奖,几个点赞能让她开心一整天。她感到自己的工作神圣且无可替代,自己在平台得到了升华。可到最后,证明了一点,她以为她融入了圈子,成为了鲁四老爷家的一份子,可事实上,她依旧是那个最可以被替代的人。

  祥林嫂缺乏基本自知之明,边界感不足,以为自己成功融入了鲁四老爷家,可殊不知,她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

  在工作中,祥林嫂的付出成为了理所当然,。一旦出事,往日的称赞早已烟消云散。鲁四老爷不是一个好老板,祥林嫂出事后,连几句无关痛痒的可怜话都没有讲,实在是太差了。毕竟,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其他女工不都看着呢,以后招工也好招啊。

  

  与同事间没有边界感,逢人便诉苦

  祥林嫂回来了,带着一断不堪回首的经历。经历了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咬死之后,她整个人都感到不好了。孑然一身之后,祥林嫂重新回到了鲁四老爷家。

  回到老东家之后,她与之前的同事朋友重新重逢,她将自己苦难的经历,一遍遍讲给她的这些同事与朋友们听。一遍遍地重复着当时发生的一切,人们同情她的遭遇,与她一同落泪。

  可殊不知,一遍遍的讲述,好似一遍遍揭开伤疤一样,祥林嫂数次的诉苦,没能让她内心更舒服一点,反而导致了她再也无法从这一段经历中走出来。“我真傻,真的”,“如果当时……就好了”,一遍遍的车轱辘话。那些听她诉苦的同事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躲着她,再也不想听了。

  

  边界感不足,对于同事与朋友,可能会一时同情你她的遭遇,适度安慰她一番,但对于这个事实,于事无补。反而导致自己的遭遇成为了别人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试问,除了自己,谁又能真正地会为你的遭遇做些什么,自己的遭遇换取别人的同情,又有什么意义?

  重回鲁四老爷家,她以为还是当年那个她

  祥林嫂重返工作岗位后的这段时间的言谈举止,令鲁四老爷心生晦气。祝福的福礼寄托着期望与愿望,鲁四老爷不想让这个“晦气”的人动这些贡品了。而祥林嫂很显然没有意识到,她的悲惨经历没有让她加分,反而招致了老板的嫌弃,显得是那么的手足无措。

  重回工作岗位,多去分享下自己在外面那些风光的经历,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镀一层金。而她除了带回来一段令人同情的经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值得褒奖的东西。

  

  假如祥林嫂能够将秘密埋藏于心底,整装待发,或许,她还是那个她。再无下限一点,她如果懂得包装下自己,或许,她能够拿到更多的工钱。可她除了多了一段悲伤的故事之外,并无其他长进。回到了工作当中,她以为还是当年的那个她,别人又怎么会将她当成当年的那个人呢。

  无边界的信任,她以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

  对于自己的隐私,祥林嫂在与柳妈闲聊时,再次将自己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聊到自己额头的伤时,她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了柳妈。最终得出了一个自己在死后会被两个丈夫争抢的结论,还要去庙里捐门槛,赎罪过。

  对于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祥林嫂选择了相信。当她捐了门槛,赎了罪过,她步伐矫健,神清气爽。当她祭祀时再度拿起酒杯和筷子时,四神那句“祥林嫂,你放着吧”,再次击溃了她所有的信心与希望。原来,无论她做什么,都不能再改变她在人们内心的形象了。

  现实一遍遍地告诉我们,切莫将自己的隐私分享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他们也有自己最好的朋友。久而久之,你的秘密变成了公开的秘密。当面对众人给自己出的主意时,至于多少是好主意,多少事馊主意,自己已然没有了辨别的能力。

  

  后记

  祥林嫂的悲剧,是谁的错?祥林嫂最后冻饿而死,看起来是贫穷的原因,我认为这不是直接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自身边界感不足,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祥林嫂自己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给了别人。

  旧时代愚昧无知,她的经历让别人认为她是一个晦气的人,当她挽回自己的形象过程中,屡次遭受打击,她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她了,心理的创伤远远胜过身体的病痛,祥林嫂心已经死了,人又能怎么样呢。

  与其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不如说,这是属于祥林嫂毫无边界感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