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白话解释与评价:(二)入则孝

  说明:加黑字体为《弟子规》原文,序号之后为白话译文,每段下面为笔者点评。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5、父母叫唤你,要立即应答,不能迟缓。

  父母命,行勿懒。6、父母交代的事,要马上去办,不能拖延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7、父母的教诲,要毕恭毕敬的倾听。

  父母责,须顺承。8、父母的责骂,要顺接承受。

  冬则温,夏则凊。9、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爽凉快。

  晨则省,昏则定。10、早上要给父母请安问好,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

  从7、8条来看,就是孟子说的“妾妇之道”,以顺从为原则,非大丈夫哉!很明显已经不是圣人的意思了。

  至于9和10,这是基于农耕社会家人同住一院的旧习俗,按现在跟父母不是住同一个小区的人,都属于“不孝子”之列,更别说是加班和上夜班的人了。

  笔者认为工业社会有工业社会的秩序,很难用农耕时期的标准来规范现代。按照总纲主旨,连这个都做不到的人,还读什么书?

  泰国剧出必告,反必面。11、如果要外出,必先告知父母。如果回来了,必先面见父母。

  居有常,业无变。12、居住的地方要固定,从事的职业要稳定。

  事虽小,勿擅为。13、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

  苟擅为,子道亏。14、如果私自做主了,于子有亏于孝道。

  物虽小,勿私藏。15、东西虽然很小,不要私自占有。

  苟私藏,亲心伤。16、如果自己偷偷藏起来了,父母知道了会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17、亲人所喜好的,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

  亲所恶,谨为去。18、亲人所讨厌的,一定要小心妥善的处理掉。

  古时候出门不方面,往往一走就是几个月,出门前告知父母要去哪里,要走多长时间,免得父母担心。这一点《论语》中是有体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回来之后首先面见父母,报个平安也是应该的。至于住处固定、工作稳定,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活着当下,公司能抗多少年都是未知数,也就是公务员在不升迁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14条明目张胆的剥夺孩子的“独立做主”的意识,也不知道是哪位圣人的教导。按照笔者的观点,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做主,自己负责”的意识很重要,从给他购买个人衣物,到家里是部分事情,都应该充分的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连自己选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孩子都主不了事,等他长大了,还指望能做了什么主?自己做主,自己承担后果,有利于养成“自主、负责人”的人格。退一步讲,孩子还小,及时有些事情做错了,改还来的及,父母不能替孩子做主一辈子。百年之后,孩子还不得靠自个?

  17和18条在当今看来已经很恐怖了,所教导的不是让孩子区分对错,而是讨好亲人。完全没有是非观念,凡是亲人喜欢的,都尽力做好,凡是亲人讨厌的,都一律消除。有一点满清奴才和主子的影子了,根本不需要是非对错,主子爷的喜好就是标准。

  身有伤,贻亲忧。19、如果身上受伤了,会让亲人担忧。

  德有伤,贻亲羞。20、如果品德有所缺欠,会让亲人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21、如果亲人爱我,孝顺有什么难的?

  亲憎我,孝方贤。22、亲人憎恨我,依然孝顺才是难得可贵的。

  亲有过,谏使更。23、亲人有过错,要劝说使改正。

  怡吾色,柔吾声。24、态度要和颜悦色,声音要轻声细语。

  谏不入,悦复谏。25、如果劝说不听,等父母高兴了再劝。

  号泣随,挞无怨。26、如果父母又哭又闹,要顺着他;如果父母动手打你,不能有怨言。

  19、20、这两句的大意出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让父母担心,不令亲人蒙羞,这是孝道最基本的。

  21、22、这两句中的故事出自《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大致讲的是舜非常的孝顺,他的家人整天没事干就想着害死他,补仓库的时候家人放火要烧死他,挖井的时候家人填土要活埋了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上仓库要带着把伞,也不知道当时的伞是怎么充当降落伞的,反正是舜没死成,这个故事还有个名字叫“孝感动天”,然后舜就因为“性至孝”而继承了尧禅让的天下。

  对于劝谏父母长辈,这个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挞无怨”明显已经不是”小受大走”的意思了。

  亲有疾,药先尝。27、父母生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

  昼夜侍,不离床。28、要白天黑夜的侍候,不离开病榻。

  丧三年,常悲咽。29、父母去世了,要守孝三年,常常难过哭泣。

  居处变,酒肉绝。30、饮食起居要改变,守孝期间不能饮酒吃肉。

  丧尽礼,祭尽诚。31、办丧事要合乎礼节,祭祀要诚心诚意。

  事死者,如事生。32、对待过世的亲人,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27、28、现在的药,只怕是你想尝,医生也不敢让你尝。古时候以煎熬中药为主,侍奉尊长服药以“先尝后进”为“礼”,《礼记》规定了臣为君尝药,子为母尝药。

  29、30、守孝三年,据说是母乳喂子二十七个月,子当为母守孝二十七个月。《儒林学案》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因为守孝的问题,宰我和孔子吵起来了。宰我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这个时间是可以更改的,孔子很生气:“你这人一点都不仁义,你父母生你养你,三年内在父母怀抱,难道还不应该守孝三年以做回报吗?”

  31、32、当代的丧礼无疑是更改之后的丧礼,出殡之前为亲守灵,一般停尸3、5、7天后出殡。然后以“头七”设灵早晚祭祀,每隔七天设斋祭奠,满七七四十九天后除灵。然后烧三个周年,即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有的地方比较讲究,七期之后还有一个百日烧。当然了,按孔夫子的标准,这也是不仁的表现。

  关联阅读:

  简译《弟子规》:一遍秒懂,先替孩子收藏了吧!(全文白话)

  饱受争议的《弟子规》,到底讲了哪些东西?(全文解读与评价)

  《弟子规》也算国学?充其量也就是个私塾学生守则(整体定位)

  君子之争,必也射乎!君子的争端有君子的解决方式,骑士的矛盾有骑士的解决办法。理解不同见解有分歧,很正常,可以引经据典按序号逐句讨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