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9”热:第一个开发区跟上了!

  撰文 | 孙壹璨

  编辑 | 简佳

  市上文件最大的目的就引导区县开发区做“长线工业”。

  10月8日,西安市政府发布了《西安市促进工业有效投资若干措施》,就在此时我们注意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布了《空港新城关于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奖补政策(试行)》,外界简称其为“工业17条”。

  在我们的印象中,空港成为了全市首个响应西安“工9条”的开发区。

  与工业17条同日亮相的还有《空港新城支持秦创原建设若干政策(试行)》,二者共同构成了“工业创新驱动”的主体,我们一同看看这两份政策包的含金量。

  

  如上图所示,空港实施了一个梯度奖补政策,首先是鼓励企业做大规模,针对种子企业、纳统升级、规模进档、扩大营收、提升产值设计了激励措施,其中引发我们注意的是“规模进档”,最高奖励达500万元。

  众所周知,区域发展中“大型明星工业”不可或缺,例如高新之比亚迪、经开之隆基绿能等。在此背景下,空港这一政策有着深刻的逻辑,在“链主驱动园区化发展”的路线下,招大引强已是必由之路。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空港第一次“奖补工业”。2019年,空喜剧片港就拿出1亿元,支持航空维修、制造、培训、航空地面服务等航空主产业和临空关联度较高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但“招大引强”总是需要时间与机遇的,空港迈出的另一条腿,就是“积极育小”。

  

  例如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最高给予2000㎡厂房或500㎡办公空间的3年期租金减免。例如对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前三名并落地空港的项目最高给予60万元一次性奖励。例如对获得市级及以上认定的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按其所获得的上级最高奖励的5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可能是“提供第1市场”的安排。

  文件明确提及“鼓励区内企业参与空港新城创新应用场景建设。对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创新应用产品的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既拿订单,也拿奖补”。

  而这个政策也响应了国务院5月“要求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专项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将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那么,定位特殊的空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呢?追溯历史,我们认为可分为三次进阶。

  初期阶段:自2011年建城立港起,锁定“独家航道”。

  出于天然优势和相关基础,空港工业的起家资产就是“狭义的航空工业”。在航空运输领域,先后聚集东航、深航、川航、藏航等14家航空公司总部项目,形成了西部最大的航企CBD。在航空服务领域,维修、配餐以及飞行员培训等,已承载了东航赛峰、东航技术、海航技术等。在航空物流领域,先后引入了丰树、日立、顺丰、申通、圆通、邮政等近200家企业。

  

  ▲图:西安机场三期效果图

  这是空港工业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打下了工业的底子。但“狭义三航”的痛点是延展性低,相对封闭,无论对空港的直接税收贡献还是塑造人气繁荣都相对有限。

  中期阶段:自2016年起,尝试“产业外延”。

  144平方公里不应该只服务“狭义三航”,自2016年起,空港开始向“临空依赖型、临空偏好型、临空友好型”这三大临空属性进阶。这是关键的一步,开始盯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例如总投资5亿元的西咸空港光电子产品产研工业园和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就建于此时。

  

  ▲图:西咸空港光电子产品产研工业园效果图与已经建成的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

  当前阶段:2021年起,进入“临空科创”。

  受益于秦创原的横空出世以及全省23条重点产业链的深入布局,空港正式推出“自贸蓝湾”。在我们彼时《换频道:空港科创直奔“自贸蓝湾”》的纪录中可见,占地近4平方公里的“区中区”,占了“空港自贸区”的18.8%,大健康与数字产业或成尖兵。

  而自贸蓝湾一号(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园),已成功签约佰鸿集团、国睿一言、海蓓健康等一大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项目总投资达17亿元。

  2022年是西安的工业大年。

  首先是2022年上半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速创5年来最高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其中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分别增长30.6%、29.1%和32.1%。

  到了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依然劲增13.4%,较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较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更刺激的是10月下旬,《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与《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6)》公布,提出到十四五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工业投资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的阶段目标,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可以说是“西安工业历史上最宏大的愿景”。

  在“工业大年”的背景下,投行思维在“创10工9”中确定了实施路径,那就是6项支柱产业基金和19条重点产业链基金,总规模可能突破1000亿元,在“投资型政府”的预期下,我们留意到,空港在基金招商上已有鲜明布局。

  例如空港集团全资子公司空港创投作为领投方,联合省级投资平台陕投资本、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下属的启鲲科创基金,以逾2.2亿元参与梅里众诚项目的战略投资。

  

  截至目前,空港方面通过下设的产业投资平台与国投创合、中科创星等明星基金管理人的有效联动,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完成对10余个优质基金项目的投资,初步形成了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以及专项基金的“三级基金体系”,并带动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

  1:引导基金:先后成为西安市创新投资母基金、秦创原科技创新母基金、西咸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的LP,这种积极出资对撬动资金进入空港无疑会有先发优势。比如:西咸新区空港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就获得了西咸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30%)和陕西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的注资(32.67%)。

  2:产业基金:先后对中科创星在管的秦创原硬科技投资基金、瑞鹏资产在管的空港瑞鹏象屿新材料投资基金进行出资,并与中金资本、高瓴资本、中关村基金等市场化机构积极对接。同时还有联合韩元投资在管的陕西空港临空示范产业投资基金,先后投向了重庆中迪医疗、西安聚力康、中航富士达。

  在这一板块,我们突出的印象是,空港非常倾向于市场化创投机构,对过往投资业绩出众、产业资源储备丰富的追求非常明显。同时,强调硬科技也符合其“科创蓝湾”的最新定位。

  3:专项基金:包括瑞鹏资产在管的专项基金(定向投资长羽航空)、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在管的专项基金(定向投资麟德惯导、宗申航发)、广汽资本在管的专项基金(定向投资华大半导体)等,其中,包括麟德惯导等部分项目已经明确落地空港。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专项基金的目标显然是双重导向,既有追求pre-IPO的投资回报,又有“面向临空产业的招商引资”。

  空港也正在加紧修订金融产业政策,通过加大对基金落户和投资的奖励,吸引更多的基金聚集注册。客观的说,空港基金近一年多来的进展非常快,目前累计入区数量已有20支。在“创10工9”的部署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空港这支新锐的“基金力量”正打算在“工业进阶”中充当奇兵。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