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二战日军“大陆打通作战”计划

  豫湘桂会战/大陆打通作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上图)通过临时铁道桥的战车第13 联队“九五”式轻战车

  1943年11月25日,由陈纳德将军指挥的中美空军混合团(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简称CACW)派出九架B-25轰炸机和六架P-38战斗机,从江西省遂川空军基地起飞,对台湾新竹机场的日军进行了轰炸。此次在中国大陆基地的中美空军对日军机场的空袭,立即引起了日军大本营的高度重视。同年,美国生产的战略轰炸机B-29,也已陆续装备给美国空军。东条英机根据以上情况,综合两方面的意见向裕仁天皇上奏。1944年1月24日,日军大本营正式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一号作战”命令,随后,中国派遣军以大本营的指示为基础,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大纲案》:

  一、摧毁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空军基地,以封杀企图对日本本土等空袭的敌空军。

  二、打通中国大陆纵贯的铁道沿线地区,确保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及南方军的陆上交通线。

  三、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识。

  

  (上图)中美空军混合团成员

  之后,由于日本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就对计划进行了修改。将“一号作战”分为“平汉作战”和“湘桂作战”先后实施。该第一期作战计划为进攻河南中部的豫中会战(即平汉作战),第二期为进攻长沙的长衡会战,另外第四期部分为针对桂林和柳州的桂柳会战(与第二期作战合称为湘桂作战)。而中国方面则根据日军此次作战的地域范围统称为“豫湘桂会战”。

  一号作战/大陆打通作战计划:

  第一期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发动攻击,打通平汉铁路,同时歼灭中国军于河南的主力(主要为汤恩伯部);

  第二期作战由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攻击衡阳,摧毁中国军第九战区主力;

  第三期作战由第6 方面军与华南第23 军配合,由广州北上,以打通粤汉铁路为目标, 并与第11 军会师;

  第四期作战于打通平汉、粤汉线之后, 再出兵攻占广西和越南的交通要道。

  

  (上图)战车第3 师团第13 联队的“九五”式轻战车,于汉口郊外渡过汉水

  另一方面,1943 年7月5日,日军大本营制定了《蒙疆方面作战纲要》,并下达给中国派遣军。中国派遣军针对华北方面军选定了蒙疆地区的德化、平地泉等地作为主要抵抗线,对驻于包头的战车第3 师团下令准备进行机动作战。至8 月上旬,日军大本营又向战车第3 师团下达了将其调往南方作战的非正式命令。至1944 年1 月7 日,战车第3 师团师团长西原一策转调,担任陆军机甲(本)部长,第二任师团长由曾历任战车第2 联队联队长(首任)、第2 战车团团长(首任) 及教导战车旅团旅团长的山路秀男中将继任。而日本陆军机甲军自建立以来,为防止远东苏联红军的进攻,便优先在东北地区的陆军战车师团(战车第1 师团、第2 师团)充实装备。所以,就任的山路师团长在检查装备中发现战车第3 师团的武器装备缺乏统一, 战车新旧混编,无线电机的配备也不足一成, 他对这样的现状感到十分忧虑。同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在对战车第3 师团视察后也感慨道:“战车第3 师团战力低到只有正规战车师团的二分之一,作为机动兵团发挥战力的路途也还很遥远。”

  同年3 月,日军大本营命令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负责以打通“平汉”线为目的的攻势作战,作战计划是从黄河河畔开始攻击,歼灭中国第一战区(司令官蒋鼎文)的主力后,连续攻占“平汉”沿线南段各战略要点。3 月31 日正式下达“第981 号令”,规定了华北方面军第12 军战斗序列,战车第3 师团也于同日奉令从驻蒙军隶下转入第12 军的战斗序列内。此时,战车第3 师团第5 旅团第8 联队已于1943 年4 月转调于日本南方军第8 方面军第17 军,担任太平洋战场拉布尔的防卫。战车第12 联队则留守绥远包头担任警备,实际出动的战车第3 师团仅为战车第6 旅团、机动步兵第3 联队、机动炮兵第3 联队及其他师团直属部队。另新设增加了师团野战医院、师团防疫给水部、师团患者收容队等单位。而战车第3 师团防空队则于同年5 月改隶于担任武汉防卫的第34 军直辖。

  

  (上图)轰炸黄河铁桥的中美空军B-25 轰炸机

  1943 年,为了“平汉”线南段的作战顺利,日本中国派遣军令华北方面军铁道第6 联队,由第三任联队长小玉铁太郎大佐率第1 大队、第2 大队、第1 水路输送队、间组(日本方面对建筑相关组织和公司的称法)、横川桥梁株式会社中约十名技术人员,于1943 年12 月8 日对长达三公里的郑州黄河铁桥实施修复作业。另令第11 装甲列车队第3 中队前往河南新乡,掩护铁道第6 联队进行架桥工作,并担任附近的警戒。尔后,又调派野战重炮兵第6 联队一个中队(两门“九二” 式105mm 加农炮)、第74 野战高炮大队(以防空为目的)和野战机关炮小队配属掩护修复作业。

  12 月10 日,铁道第6 联队正式开始进行修复工作。铁桥的修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可用于通行车辆及轻型列车的“战车桥”——“九九式重构桁铁道桥”。而在“平汉”线参战部队渡河通过后,继续对“九九式重构桁铁道桥”进行第二阶段的改造,修复成可通行重型列车的“铁道桥”。至1944 年2 月下旬将桥脚修理完成,并得到从关东军和日本本土调来的重桥梁桁架35 组及架设机。同年3 月 25 日桥梁完成后,被日军命名为“甲桥”。但铺设后的铁道桥轨道极不稳定,导致第11 装甲列车队用于警备的铁道牵引车时常发生出轨事故,最高纪录一日脱轨达18 次。

  

  (上图)乘轨道台车通过黄河铁桥的日军步兵

  1944 年初,当中国第一战区发现豫东北的日军大量集结并修复黄河铁桥时,判断其可能南进。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的四个集团军(第15 集团军何柱国、第19 集团军陈大庆、第28 集团军李仙洲、第31 集团军王仲廉)经黄河南岸—汜水—柴桥—新黄河西岸—中牟一线。以西尉氏、林沟、周家口及其以东河防,面对黄河铁桥、中牟方面部署防御,准备由正面迎击沿“平汉”路南进的日军。第一战区其他四个集团军(第4 集团军孙蔚如、第14 集团军刘茂恩、第36 集团军李家钰、第39 集团军高树勋)和第40 军,则由战区直接指挥,沿黄河南岸,东起牛口峪,西迄闵底镇,占领河防阵地,与第八战区右翼衔接。

  为阻止日军修复铁桥,在修复作业期间, 日军铁道第6 联队时常遭到对岸中国军队的枪炮射击和中美空军的轰炸,并且铁道与桥梁的接连部也常遭到中国军队派出的爆破小队的破坏。某日,日军第11 装甲列车队第3中队在得到中国军队一个爆破小队将从下游马庄登陆的消息后。抽调一个小队,于架桥现场侧面进行掩护警备。主力则乘当地部队提供的两辆自动货车,载上装甲列车的山炮及重机枪,与所部轨道装甲车于当晚紧急出动前往马庄围剿。随后,于马庄战斗中第11 装甲列车队第3 中队第2 小队小队长北村中尉和卫兵吉村伍长受重伤。但第3 中队主力发现中国军队一部正乘小船进行渡河,立刻以货车搭载山炮直接瞄准射击,将中国军队乘坐的小船击沉。

  1944 年“平汉”作战发动时,根据“大陆命第937 号”,日军野战铁道司令部、四个铁道联队、两个独立铁道工务大队、两个独立铁道桥梁大队、三个特区立铁道工作队和一个铁道材料厂统一编为“中国派遣军第一野战铁道队”。而华北方面军第11 装甲列车队也奉第2野战铁道司令部司令长官命令, 被编入第1 野战铁道队。与第2 野战铁道司令部、铁道第6 联队及铁道第13 联队共同行动。除继续担任修复郑州黄河铁桥的援助任务外,第1 中队于“石太”线沿线、第5 中队于“平汉”线北段、第2 中队于“平汉” 线南段担任铁道路线的警备。从事南下参加攻势的部队,在夜间还需进行隐秘铁道输送的警戒任务。

  本文摘自 《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