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毛瑟98K步枪,落后他国却不改进,为何至今还被使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一战惨败后,为了复仇,他们在战胜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科技动员。

  众所周知,欧陆战场基本上是汉斯老爷以一己之力单挑十几个国家的故事。让德国人有能力在二战前期碾压、中期硬扛、后期死撑的正是一大堆黑科技。重武器方面,德国拥有先进的飞机、大炮、坦克、巨舰;轻武器这块好歹也有MG42、MP40、STG44这些顶流枪械撑场面。

  各大枪种都有先进科技,唯独步枪主武器这块画风出奇,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19世纪末的水平。

  

  从1935年到1945年,Kar98k步枪一直是德国军队的标准步兵步枪。而这款枪只是1898年Gew步枪的缩短减轻款而已。

  为了支撑庞大的国防军队伍,纳粹德国从战争准备阶段一直到战争结束总共生产了1460万支98K。该枪在德国步兵武器配置中的地位从未被其他任何一款枪支取代。

  那么,为什么德国会把98K作为制式步枪?98K在性能上又有什么特点?

  一、一脉相承的毛瑟步枪

  在德语里面,“Gew”是步枪一词的前缀,“Kar”是卡宾的前缀。G98也就是“1898年式步枪”的简称。它的前身是毛瑟步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

  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军凭借“后装枪”表现出的优越性能,十个月灭亡法兰西帝国,七个星期就让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而同时期欧洲各国的线列步兵还停留在使用前装燧发枪排队枪毙的模式。

  打败法国后,普鲁士王国一统天下,升级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步入强国之列。

  

  新军部将这类步枪确定为将来单兵轻武器的重点发展方向,并向全国招标一款使用金属定装弹的后装枪,用于更新换代。

  威廉?毛瑟、保罗?毛瑟两兄弟与美国雷明顿公司合作,在法国夏塞波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让这杆枪能够发射金属定装弹,取代密封性差的纸质弹壳。

  使用11.15毫米口径黑火药定装弹的毛瑟步枪横空出世,因其性能优异而被普鲁士战争部采纳,定型为Gew71式步枪。

  此后,兄弟俩与德军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影响德国武器发展百年之久。(毛瑟公司原班人马为HK公司提供了早期人才基础)

  1884年,法国化学家搞出了一种叫无烟火药的东西。早期的步枪用黑火药作为弹丸发射的动力,所以每次开火都会冒出浓浓的烟雾,暴露枪手的位置。如果用的是连发武器,等到子弹全部射完,脚下就会起一堵烟墙,啥也看不见。

  并且这种火药会在枪膛留下难以清理的固体残渣,非常麻烦。

  但无烟火药的诞生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为封装弹的开发铺平了道路,使人类热兵器一下子就进步了数十年。这种火药爆炸之后几乎没有残渣,也没有烟雾。枪手可以不再担心浓烟阻挡视野。

  到了19世纪90年代,无烟火药弹迅速被各国军队采用。无烟火药的出现,正好赶上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殖民战争和夺取军事霸权的庞大需求。威廉皇帝表示德军也要整一个,毛瑟兄弟立刻安排,造出了Gew71的无烟火药升级版———Gew98步枪。该枪长一米二五,直拉机柄。这款枪所使用的7.92×57枪弹被德军定为标准口径并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

  一战的经验告诉我们,步兵的战斗半径通常在400米以内,并且枪太长会导致步兵在打堑壕战的时候很不灵活。卡宾枪最早是专门给骑兵用的,但历史证明步兵也需要这种枪。所以主流步枪就走上了一条“步骑合一”的道路。各国纷纷将步枪改短,到了二战,还在使用长步枪的工业国只剩下日本。

  

  历经K98AZ、K98b卡宾枪的漫长研发历程。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了一种长一米一的“标准型步枪”,将G98的直拉式拉机柄改成下弯式拉机柄,并修改了照门、准星、标尺。这就是“德皇一米一”的由来。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这款毛瑟“标准型”步枪被纳粹盯上,正式列装服役,定型为kar98K。延续着G98步枪一脉相承的血统。

  二、为什么不用半自动步枪取代98K呢?

  很显然,德国已经决定把钱和资源用在别的地方上了,毕竟装甲和航空才是取得闪电战胜利的重中之重。

  从大局出发,步兵手里的枪不会成为现代战役的决定性因素。与可靠的补给线、尖端战斗机和轰炸机,甚至精确的火炮或机动战车相比,步枪对战争的贡献微乎极微。谁会关心一名士兵手里的枪能不能连发呢?

  

  半自动的结构是复杂的,比栓动步枪花费更多。与其冒着打水漂的风险投资未成熟的新技术,还不如沿用久经考验的旧技术。二战期间,德国曾试图研发半自动步枪,但最后也因为局势恶化没有大量列装。

  一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大国手里都有大量能用的栓动步枪,以及与之匹配的弹药。

  但他们都缺乏用于军事研发的资金。为了省钱,几乎所有国家都可以启动一个军备整顿计划,把那些一战遗留下来的枪改一改修一下接着用。

  

  没有人有时间把他们的步枪升级成半自动并用更现代化的弹药来匹配。美国是个例外。30年代,他们至少开发了两种不同的半自动步枪设计,并在1936年全员列装M1加兰德,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制式步枪半自动化的国家。

  美国表示:成本和资源都不是问题!老子有钱、有资源。最重要的是生产力高度发达,远离欧洲也不必担心炸弹从工厂上空落下。

  三、德国vs美国

  美德两国对步枪的定位不同。

  德国步兵战术的核心是机枪,步枪手是用来辅助机枪手的。步枪手要为机枪手背弹药,机枪手停火换子弹的时候,步枪手还要用98K帮忙打掩护。最后的战斗是靠刺刀冲锋收尾的,所以步枪本身好坏作用不大。

  M1加兰德步枪与德国的教义背道而驰。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步枪手同时也是专业的射手,并把M1加兰德作为一种优势火力以制霸步兵战场。每个人都是小队的火力支柱。

  

  美军的火力分散,依赖于排级和连级的指挥系统。美国陆军有更高级的通讯设备。电台普及到排级单位。

  而德军没有这么方便的通讯,因此排或连级指挥官保留了对机枪手的直接控制。

  很难争论哪种学说更好。德国人用强大的机枪为小队提供支援,弥补栓动步枪的火力不足。结果是小队成员的弹药负担加重,依赖性强、独立性弱。一旦敌人干掉机枪手,步兵编队的火力就会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美军步兵班组火力很难通过干掉单一目标而破解。

  

  四、98K vs 李恩菲尔德

  上战场后,98K面临的头个对手是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和司登一样,都是从设计者和制造厂名号里各取其一命名的。“李”取自设计者詹姆斯?李,而恩菲尔德则是英国枪厂。

  李恩菲尔德早期版本使用黑火药弹丸,1895年改用无烟火药后才正式定型。这把枪是英国陆军的标志性武器,伴随他们打完了一战和二战。

  李恩菲尔德和98K一样都是19世纪末的产物,又都是各自敌对阵营的主武器。那么,两枪相比,孰优孰劣?

  和98K相比,李恩菲尔德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射速快、弹容量大。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弹仓一次可装两排5发弹夹,共10发子弹。而98K一次只能装5发子弹。

  李恩菲尔德的结构与98K截然不同。98K的枪机闭锁在前端标尺那里,而李恩菲尔德步枪的枪机闭锁在后。枪栓后拉的距离后者要比前者小上一截。

  也就是说,同样是栓动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拉栓从头拉到底所花的时间要比98K短,操作时的动作幅度更小,速度更快。

  

  李恩菲尔德是一款爆发力十足的栓动步枪。枪手在近距离突然遭遇敌军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在8秒之内把弹仓里的10发子弹全部打完,并换弹接着打,只要几个人齐心协力集群射击就能打出机枪的效果。而对面的98K枪手还没等栓拉好,身上就多了好几颗7.7毫米半径的洞洞了。

  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每分钟可以发射比他们的对手更多的子弹。并且,李恩菲尔德的栓只要拉动45度就可以完成开锁-抛壳-上膛-闭锁操作了。枪手可以让视线保持在三点一线的瞄准状态下拉栓。

  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是1914年的蒙斯战役。一万名英国步兵用他们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在半个小时之内打垮了将近四万名配备G98的德国步兵的进攻,这场战役没有火炮,也没有机枪,是一场纯粹的步枪对决。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闭锁在后,所以气密性比98K差,火药燃气的利用率低一点。

  闭锁在后的设计会使横向晃动明显,影响精度。李恩菲尔德有时会出现10发全部打完,但无一发命中的情况。

  李恩菲尔德和98K用的都是同时代的技术,并没有太多代差。性能方面自然是有得必有失,无绝对完美的枪。

  毛瑟98K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栓动步枪,同时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步兵武器之一。它从1935年6月成为德国国防军的制式步枪以来,直到今天,从乌克兰到叙利亚,在叛乱分子、民兵以及二线政府军的武器库里仍可以发现这把枪的身影。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二战经典枪械系列之 毛瑟经典 德国毛瑟Kar.98k卡宾枪》

  2、《德意志经典——毛瑟98/98k步枪》,孙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