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的奇葩艺术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具有特色的美术品,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造;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所描绘的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因地区不同有着鲜明的地方风格。

  画像石砌筑于墓室,也有一些画像石用于装饰地面的石碑,石阙,祠堂。画像石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有的画像石,运用多种技法雕刻。外校时,主要发现于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南阳地区和山西西北部,尤其山东画像石遗存最多。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顶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画像砖主要集中四川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支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

  画像石中有一个著名的武氏祠画像石较为出名。武氏祠画像石主要分布在东汉晚期武氏墓地的三个石祠堂。武氏祠画像石采用减地平面线刻的技法,将画像外的石面铲去一层,使之突出,然后用阴线刻画。画面具有工整,严谨,朴素,古拙的写实特色。

  武氏祠画像几乎包括了汉代画像石流行的所有题材,以历史故事画像最为丰富。如武氏祠的山墙壁面画像分为上下四层排列,除最下层刻宴饮车骑外,其余部位均为历史人物故事图像。古代长期流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故事成为画像石的创作题材,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体现美术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愿,从而受到民众的称颂。

  武氏祠画像石描绘历史故事,注重选取具有代表的情节、戏剧性的场景,突出故事发展高潮,进行艺术处理。“王陵母”一图表现王陵母拔剑自刎,舍生取义的关键性时刻,刻画出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妇女形象。

  看完别忘了点赞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