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和短波打交道的人

  

  日前,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為24名個人記功,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教授胡中豫因在短波通信領域及軍隊信息化建設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記三等功。

  28日下午,記者在重慶通信學院實驗樓見到胡中豫教授,剛獲得三等功的他顯得非常平靜,言語間透露出干練、親切和睿智。

  “我研究了一輩子短波,直到現在還興趣盎然,短波的魅力實在太大了。”聊起短波,胡教授侃侃而談。

  教書是他最喜歡干的事

  “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對榮獲三等功,胡教授謙虛地說。

  而這位短波通信領域的研究專家有許多耀眼的頭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中關村軍民融合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等。他還一個人擁有6項國家發明專利,成為軍隊指揮學學科帶頭人。此外,胡教授還先后在國內外軍事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6部,累計達200余萬字。

  但他認為,和自己的事業及身份最搭的頭銜應該是——短波通信領域的老師。

  自從1975年畢業留校任教以來,胡中豫長期堅持在一線教學崗位,教學經歷長達近40年。

  “我教了一輩子的書,教書是我最喜歡干的事。”談到自己的教學經歷,胡教授興致勃勃:“我馬上要到退休年紀了,我還帶著一個博士生,兩個碩士生。教學工作帶給我的幸福感比什麼都強烈”。

  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談到短波,大多數人可能雲裡霧裡不知所雲。胡教授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短波在民用領域很少被運用。稍微能和短波沾點關系的民用設施就是短波廣播,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到廣播電台。

  “雖然短波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得並不廣泛,但是它的作用卻非常大。”胡教授說。

  在“短波通信理論及其軍事應用研究”上的杰出貢獻,是胡中豫教授獲得三等功的重要原因。短波通信由於設備簡單、開設方便、成本低,特別是具有遠距離通信的優點,其研究一直活躍在軍事通信界。

  “科研成果一定要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胡教授說,埋頭做科研,不聞窗外事是不行的,隻有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匯到實際的社會中,才能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新開發項目可在危難時刻救人性命

  現在,胡中豫已將自己的研究領域擴展到了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領域。他主持開發的“社區應急廣播系統”專門用於防災減災工作,對整個廣播系統網絡的控制,則需要借用短波技術才能實現。

  胡中豫介紹說,通過應急廣播系統,國家或地區在出現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時可向公眾通告緊急事件。

  “社區應急廣播”系統已於2012年在北京市試行推廣。目前,北京已經有5個人口約為3000戶居民的社區使用了該系統,實驗效果顯著。

  “我這個人很簡單,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和短波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採訪最后,胡教授用這樣的一句話概括了自己。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