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队佳绩频频 背后的专家医生来自成都体院

  22日晚,武大靖在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赢得冠军,斩获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并两破世界纪录;短道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摘获银牌;李靳宇获得1500米短道速滑银牌,中国短道速滑队可以说是佳绩频频。

  在中国选手闪耀平昌冬奥会赛场时,不为外人所知的是,赴平昌前,武大靖曾一度感冒,严苛的药物饮食控制让他不能服药治疗,是什么让他两天后就恢复训练?队员们或多或少都经受着长期运动损伤产生的伤痛,如何能保证在赛场上的最高水平发挥?

  这背后,站着一支由成都体育学院的科研人员、医疗专家组成的保障队,他们承担着国家短道速滑队科技攻关与服务工作,在运动医务监督、伤病防治与康复、运动营养监控与调配以及运动训练监控等方面为中国短道速滑队提供科技保障与医疗服务。

  整个团队50多人 运动员伤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自2014年索契冬奥会以来,成都体育学院就开始全面承担国家短道速滑队科技攻关与服务工作,在运动医务监督、伤病防治与康复、运动营养监控与调配以及运动训练监控等方面为中国短道速滑队提供科技保障与医疗服务。

  “比如说运动员的疲劳恢复、运动损伤以及营养方面体能促进、营养补给,我们综合团队都是全方位的保障。”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书记、院长何本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运动员的伤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因为一旦损伤,恢复起来很慢,保持赛前的体能状态是很难的,所以预防胜于治疗,但是一旦受伤,如何快速康复,如何让运动员恢复到伤前的运动状态,这些都是保障团队的重点工作。

  据了解,成都体育学院除了长期驻队保障的医生、按摩技师等医务技术人员外,每个赛季、大赛前后,专家组成员都要进行巡诊,监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伤病筛查,专家会诊,制定普适性或个体化的伤病治疗康复方案。“我们有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骨伤研究所,对运动员的整个身体状况进行测评。”何本祥说,整个团队约有50多人。

  出发前两周武大靖感冒了

  熬煮花椒水对其进行治疗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常见伤病,项目不同、伤病不同,对于短道速滑队的运动员们来说,腰伤、膝关节伤、背部伤多发。“屈膝弯腰比较多,像髌骨软骨炎、半月板损伤、腰部慢性劳损、疼痛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胸椎小关节紊乱,都是常见的。”何本祥说,赴平昌前两天,武大靖的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犯了,这是一种长期某个姿势体位诱发的伤病,是一种慢性损伤,导致转体困难。

  “我们用郑氏手法给他做纠正。”何本祥介绍说,这是一种医院独有的传统的经典中医手法,“10分钟、15分钟的放松性手法后,治疗性的手法只要10秒,快的话几秒钟,马上缓解症状。”大赛在即,何本祥还特意邀请了已退休的老院长叶锐彬一同赴上海,为运动员们做筛查治疗。

  在出发前两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副院长胡毓诗到队里巡诊时,武大靖感冒了,引发伤痛。因为运动员药物使用的严苛控制,胡毓诗采用了外用熏洗、针灸等传统方法为武大靖治疗,“我们判断他在冰上时间长,受寒了,熬煮的花椒水进行一个简单的治疗。”胡毓诗说,辅助的针灸艾炙缓解伤痛,两天后,武大靖就恢复了正常训练。

  从正面到侧面起跑

  技术团队建议改进起跑方式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短道速滑队的许多运动员起跑时,采用的是侧面起跑的方式,这也与成都体育学院技术团队有着紧密联系。

  “运动生物力学的周继和教授在一年多以前,就提出了改变起跑方式的建议。”胡毓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从正面起跑,变成了现在的侧面起跑,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提高起跑速度。

  传统中医药方式辅助运动员缓解伤痛、提高运动机能,这是成都体育学院的优势资源。“考虑到他们长期在北京训练,我们还自己制定的秋梨膏的配方,改善他们的呼吸系统,对运动员来说,呼吸也是很重要的。”胡毓诗说。

  随时关注运动员身体状态

  一有情况远程指导及时纠正干预

  自从短道速滑队进行比赛,何本祥就一直紧张地关注着。和普通观众不一样的是,除了关注比赛进程,从运动员出场开始,何本祥就一直观察着运动员的运动姿势、动作和状态,是不是有伤痛?有没有受伤?一旦有情况,就立即与随队的医生联系,远程指导及时纠正干预。

  “他们很有信心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何本祥说,比赛前,各个运动员的精神状态都很好,但大赛前夕,紧张和压力在所难免,在治疗中,医生们还要和运动员交流,为他们做心理辅导,疏导压力,“不能让他们兴奋得太早,但关键时候要兴奋起来。”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王雨丹

  图片来自成都体院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