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拒绝“躺平”,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我们不能浮在表面,对教师专业成长泛泛而论,而应脚踏实地地营造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大小环境。

  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多数时候教育界谈论这个问题,往往指向的是结果,比如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学科知识的专业储备、课堂设计的专业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专业技巧……

  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教师成长更是个过程,比如应该遵循怎样的路径、设定怎样的目标、倡导怎样的文化、使用怎样的抓手……

  对此,教师个体需要主动学习,内驱成长,学校与社会则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土壤”。

  学校与教师究竟该怎么做?这组文字,期待给您带来系统的基础认知。

  成长公式:

  教师专业进阶的五个行动

  

  作者丨李文送

  来源丨教师博览

  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个基本公式,那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对话交流+专业引领+思考觉悟。其中,读万卷书是专业阅读,行万里路是专业实践,阅人无数是对话交流,名师指路是专业引领,而自己领悟则是思考觉悟。

  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不仅要读学科专业的书籍,也要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有字书籍”,还要学会读人、读心、读社会、读动植物、读世间万物等“无字之书”。

  专业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

  教育、教学和教研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教师实践的主体,是教师最本质、最核心、最重要的专业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一种实践的哲学。专业实践是教师发挥专业价值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对话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是指教师和同事(包括不同学科)、同行(甚至其他行业人士)、学生和家长等不同人员的生命对话。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上要研究生命、要与生命对话,才能更好地了解生命、服务生命和成就生命。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

  教学名师在课堂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中取得的实践探索、专家学者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研究成果……都能赋能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名家的专业引领最重要的是其专业思想和专业精神方面的引领。

  思考觉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指标。

  是指教师在专业上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行为上做到专业自觉和自律,甚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从而产生独到见解和实现专业觉醒的专业体悟。思考觉悟是教师专业成长走向专业成熟的关键品质和标志。

  6招走出教师职业“舒适区”

  

  作者丨汤勇

  来源丨汤勇晓语

  教师要走出职业的“舒适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常教常学

  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存的必需,一种生命的状态。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升华教育境界,远离职业“舒适区”。

  常教常思

  教育区别于其他人类劳动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创造性与不确定性,加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必须由“经验型教师”转化成为“思考型教师”。

  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背后,往往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的地方。教师善于通过思考与反思,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个例中摸索出规律,从教训中汲取经验,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决定一个教师走出职业“舒适区”的关键因素。

  常教常研

  教师的工作仅停留于知识简单的传授,很容易陷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中。教师若以研究的姿态,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便能点燃自己的教育理想,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热情,让重复性的工作不再枯燥乏味。

  教师的研究包括:对自己的研究,以“知己”;对学生的研究,以“知彼”;对教材的研究,以“知书”;对教法的研究,以“知理”;对课堂的研究,以“知趣”;对教育的研究,以“知法”;对人生的研究,以“知道”。

  常教常写

  教师写作不是文学创作,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立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坚持做了些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把每天的思考、每天的教育教学点滴、每天所生成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一点,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教育写作者。

  常教常新

  教师创新的重点应该是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创新。然而不少教师缺乏创新课堂、创新教学的动力,多年课堂老套路,满堂灌,照本宣科,把孩子仅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任何新意。

  常教常变

  教师应该坦然地面对各种困难,学会改变自己,适时地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主动改变中,适应环境,适应他人,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突破自己,踏出职业的“舒适区”,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发展道路。

  成长建议:

  打破内卷,拒绝躺平

  

  作者丨陈琼

  来源丨22号天空

  “内卷”与“躺平”是今年热词,造成教师内卷、躺平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如性格、能力、人格等,另一方面是外部客观原因影响,如社会功利思想作祟、评价机制、资源均衡度等。那么,教师成长如何才能打破内卷,拒绝躺平?与您分享这四个建议。

  建议一:做一个大格局之人,宏观看成长

  教师要做一个有大格局之人,面对成长要从长远看、宏观看。教师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有的教师擅长上课,有的教师擅长科研,有的教师擅长带学生团队比赛,有的教师擅长家校关系,有的教师擅长班主任治班,有的教师擅长学科教学研究,有的擅长课程研发,有的教师擅长做管理带团队,有的教师本身自带才艺……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成长的方式、路径、状态、机遇。如果仅因一次评优晋级失利,就让自己陷入痛苦、埋怨之中,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应该把掌声送给和你一起PK的伙伴,祝福你的同事,取长补短,做一个大度的人、有大格局的人。

  建议二:做一个善省察之人,微观看成长

  很多老师内卷,眼睛更多是看别人:别人平台高,别人有名师引路,别人有机会,别人运气好,别人团队好……总之,眼睛永远看别人,而从不反观自己。

  清晰地认识自己,给自己量身定制长期、中期、近期目标,制订成长规划,按规划脚踏实地去做,去挑战一个又一个成长任务,扬长避短,真正做到成长自觉、规划自觉、生命自觉。

  建议三:做一个求进取之人,动态看成长

  老师在成长过程中,永远不要和别人去比,而是和自己比,这个阶段和上个阶段比,思想、心胸、眼界、格局有无进步?处理问题、面对困难的心态、决策、调节的能力有进步吗?认知、思维、情感、表达、交往有无进步?

  时刻保持进取状态,看待问题、做事、对人不要钻牛角尖,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在成长路上,多去寻找“小确幸”,成长就会很平和、很快乐。

  建议四:做一个有思想之人,沉稳看成长

  教师和教师成长的区别,最关键的就在于思想,有思想的老师必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如何做有思想的老师呢?我以为阅读和写作是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翅膀。

  做有思想的老师,就要不断阅读,读书籍,读电影画作、音乐世界、山水万物;同时也要写作,将你的所做、所思、所观、所感表达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透过不断写作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建构能力。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

  三条行动路径

  为青年教师成长“赋能”

  

  作者 | 刘春香

  来源 | 《人民教育》

  我们对青年教师成长做了调查分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新入职、规范期、成熟期。每个时期面临的成长瓶颈各有不同。初入职时,工作忙乱,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规范期,教育理想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力不匹配:与家长、同事、领导交往时胆怯,表达能力不强;面对棘手事情手足无措,欠缺繁杂事务的协调能力;目标达成力、思维力、行动力都还不足。成熟期的教师开始出现分层态势,一部分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磨砺,成长速度很快;一部分开始固守经验,原地踏步;一少部分在每个时期均未把握好自己的成长机会,此时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适合成长的行动路径,让学校成为青年教师自我突破的生命成长场域。

  策略一:问诊把脉,专业培训。

  通过调查,我们归纳整理出青年教师最需要具备的六方面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棘手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能力。每一个能力里都罗列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分类形成专题进行培训。

  我们还引进名师,进行专题培训。学校聘请特级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课堂问诊把脉,在教学技术和学科素养方面进行引领指导,使青年教师从思想上奠定了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高标,从高起点出发,为智慧型、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发展打基础。

  我们实施双师制师徒结对方式,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两位师傅,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个路径帮扶青年教师。每学期师傅都要听徒弟的课,上示范课;针对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促使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稳步提升。

  策略二:双坊建设,专题研讨。

  “双坊”即工作坊和研究坊。工作坊主要围绕行政管理问题聚焦探讨;研究坊主要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聚焦探讨。无论是“工作坊”还是“研究坊”,都用学术视角进行坊间活动。比如,《思维工具助推课堂效率提升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的策略研究》等研究主题的实践探索,发现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探讨合理的解决路径,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双提升。

  策略三:有效阅读,深度链接。

  教育智慧的凝练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捷径是攀上巨人的肩膀,快速提升自己。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青年教师更要有读书的习惯,有深度阅读专著的能力。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吸收了哪些有用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对青年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倡导“共读、共写,共享、共创”,用团队的力量促进个体的快速成长。我们构建“读、思、写、行”流程,实现了有效阅读和行动力深度链接。

  成长空间:

  以机制为框架,发展充足的“精细”空间

  

  来源丨校长会

  学校可以设置哪些机制,给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呢?

  明晰各阶段成长目标,因材因需制订培养计划

  助力新入职青年教师站“稳”做“实”。30岁以下是青年教师的黄金培养时期,学校应对其重点做好适应期引导,助其站稳讲台,在“稳”字和“实”字上下功夫。

  稳住发展期青年教师的强劲成长势头。此阶段,可将案例研讨和赛事评比作为助力发展期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抓手,实现以赛促学,以赛练人,以赛育人。

  引导骨干期青年教师“精细”发展。对于发展势头良好,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清晰的骨干期青年教师,学校重点要在“胜任教学”上下功夫,引导他们做“精”做“细”。

  明确不同发展需求,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

  构建同伴互助组,为青年教师积蓄持续前行的动力。区别于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互助更多的是同层次水平教师的教学技术竞技。青年教师可以应用和实践自己学到的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互学互助、共同成长。

  优化管理路径,为青年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青年教师进入发展期后,一部分教师可能会面临早期的职业倦怠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通过优化管理路径,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及时对青年教师进行正向引导。

  一是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二是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支持,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对教师的付出给予积极评价等;三是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制度,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自主调整心态。

  方式转型:从单一输入到多元学习的跨越

  “海报设计式”的合作学习。海报设计作为该培训方式的最大亮点,能将小组观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视化,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使教师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批判阅读式”的自主学习。每学期初由师训部门牵头开展,以教师阅读为主,强调反思与总结的学习方式,内容包括“一书共读、同伴悦读”等项目。

  “模拟剧场式”的探究学习。通过剧场表演的形式,让教师们体验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角色扮演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智慧。

  “先锋引领式”的分享学习。学校有一支由擅长教育技术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移动课堂先锋队,他们从众多新技术中搜寻适用于教育的技术,率先开展“试水”应用,若发现适合整校推进,就通过微课或现场培训等方式推广给全校教师。

  本文转自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ID:zxxszhjx)

  

  戳·分享

  

  戳·点赞

  

  戳·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