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政策、计划保持稳定 新增数字经济等专业

  《高招进行时》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专题报道推出的视频访谈特别节目,节目邀请全国百余所高校校长、招办主任权威解读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详细介绍高校办学特色、通过“零距离接触高校招办领导”,为考生提供最新招办资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以及未来职业选择,及时了解高校热门专业及最新信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为广大考生学子介绍了2022年招生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

  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国际在线教育频道2022《高招进行时》系列访谈节目,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熊俐嘉,接下来请熊老师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办学特色?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4个学科入围。

  学校正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数学学院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有哪些?有无新增专业?

  熊俐嘉: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的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9个学科获评A+,位居全国第四;在人文社会科学排名中,人民大学A+学科数量为8个,排名全国第二。

  教育部今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4个学科入围。此次公布的建设学科名单中,147所建设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学科布局总数共92个,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入选学科13个,为高校之最。

  自教育部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工作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9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100%覆盖本科招生专业。

  2022年在培养专业方面,经济学院和应用经济学院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数学学院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分别按经济学类、理科试验班类招生。数字经济——发挥学校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领域的优势地位,培养掌握数字经济理论和发展前沿,了解国情、扎根中国大地、研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数字经济先进分析方法的高端人才。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以数据计算为核心,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和数据计算核心实验室平台,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深厚的人文社科积淀,充分利用学校数学、统计、金融、计算机、管理、法律等综合资源,探索数据计算及应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学校整体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保持稳定

  主持人:学校2022年的招生政策和计划与往年有什么变化?

  熊俐嘉:较往年,学校整体的招生政策保持稳定,比如认可全国性政策性加分且不超过20分,按照投档分(含政策性加分)依次进档和录取专业,提前批外语类专业要求英语语种、口试成绩合格等,具体内容可查看《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章程(2022年实行)》。

  学校招生计划基本保持稳定,招生专业方面进行微调,去年的招生专业名称理科试验班变更为理科试验班类。

  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学生派出等项目协议

  主持人: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优势有哪些?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学生派出等项目协议。学校每年有13个国家公派项目、85个校际交换项目、60个院际学生交换项目、40个寒暑期项目,每年选派1000多名本科学生参加海外大学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部分院系海外交流交换学习比例高达100%。

  此外,每年7月的国际小学期,至今已有十余年传统,深受学生欢迎。学校邀请国内外一流师资,开设全英文核心课程。课程面向全体本科在校生免费开放,国际学生与本校学生同堂上课,有效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就业竞争力强

  主持人:学校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向是怎样的?

  熊俐嘉: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深造比例高(以下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0日)。2021届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中,深造比例达67.09%,其中,国内升学42.76%,出国留学24.33%。学校每年推荐免试读研的学生总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

  从本硕博整体情况来看,人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竞争力强。以2021届为例,选择就业毕业生的69.67%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中国人民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获得6家及以上笔试/面试机会的占比为61.32%,获得5家以内单位接收函的占比达到73.93%。

  大类招生培养 增加专业选择机会

  主持人:对于2022年即将报考的学生和家长给予一些专业选择方面的建议?

  熊俐嘉:我们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把眼光放远、范围放宽,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来选择专业。对于有实力报考人民大学这样一所一流高校的考生而言,不要紧盯某几个专业不放。学校几乎所有的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同类学科中都处于一流地位,其中又有很多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各专业都具有雄厚的师资、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无论在哪个专业学习都能够成长成才。学校近年在招生培养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与选择空间。

  一是大类招生培养,增加专业选择机会。2022年学校设置理科试验班类、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基础学科类)、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和经济学类5个跨学院大类招生专业。按照学科关联性、基础共通性、知识逻辑性,全校除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各专业外,其他专业划分为人文学科大类、理工学科大类、经济学科大类、管理学科大类、法政与社会学科大类5个大类实行大类培养,每个大类制定统一的培养方案,强调大类基础和核心能力培养。同时,大类内部打通课程选择和学习,充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二是无时点专业选择,灵活调整专业方向。新闻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数学学院等多个学院本科阶段不分专业,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学院内自主选择课程,最终根据学生完成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认定本科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

  三是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助力专业与兴趣相结合。近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坚持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目前为本科生提供50余个培养项目(12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26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14个荣誉辅修项目)。这些特色培养项目使在校生有多种机会获得所喜爱学科的培养机会,通过合理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梦想。2022年,学校开设中意美三学位管理学本科项目、“国际新闻与传播—西班牙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积极探索跨校人才培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与学科视野。

  主持人:学校的官方联系方式?

  熊俐嘉:首先,建议关注“人大阳光招生”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中国人民大学阳光招生信息平台(https://rdzs.ruc.edu.cn),随时查看最新发布的招生政策以及招生专业介绍。

  其次,建议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B站官方账号,可以查看学院专业介绍、招生政策解读、校园生活分享等等权威又有趣的视频,帮助考生和家长对学校有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建议考生尽早联系学校各省招生组进行详细咨询。2022年各招生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