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德国制造的秘密,为何说日本学会了一半,美国还没搞懂

农业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础,商业是保证国家经济流通的基础,工业则是保证国家经济创造力的基础。

而国家工业当中最重要的行业就是制造业,没有制造业的工业就像没有了天花板的房屋,很有可能一场大雨就让屋内设施毁于一旦。

而现代全球制造业的顶尖国家一共有三个:日本、美国、德国。但在这三个国家当中,最顶尖的依然是德国。

德国制造业的强大一直是全球各国探寻的秘密之一。很多制造业龙头企业都要去德国学习制造行业当中的技术与技能。但事实上只有真的了解德国制造并没有秘密,只是其他国家的制造业无法学到精髓而已。

作为一个中世纪时期才起源的欧洲国家,很多人对德国的印象往往也和意大利、法国等老牌欧洲国家相提并论。

事实上,德国的整个民族特性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欧洲国家民族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自由开放的,但德国不是。很多了解过德国民族的人都知道,德国民族是一个非常谨慎认真的民族。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纵观整个欧洲地图便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地区。可以说德国整个国家一直处于四战之地,周围环绕着强大的东欧人、维京人、高卢人,无时无刻不虎视眈眈。所以在德国人的基因里,“谨慎”伴随着他们衣食住行。

德国人的性格非常内敛刻板,这也形成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有着仔细认真的态度。有人说制造业的基础来源于“工匠精神”,这话虽然不假但并不全面。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雄霸全球并一直处于顶尖地位,与这个国家的民族个性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实际的例子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制造行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数控机床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高科技制造机器。

于是中国的制造企业便进口了三种数控机床系统:日本的FANUC系统、美国的辛辛那提系统、德国的西门子系统。而从三个国家设计出来的机床系统便可以分析出德国制造与另外两国的不同。

从操作指令上看,德国的西门子系统拥有一套完善而复杂的操作指令,并且它保证了每项指令都拥有一个指令代码,并且在不同精度的生产上指令代码的开头三位字母也不一样。操作者只有将所有精度下的指令代码完全记住,才能熟练掌握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机床。

而日本的FANUC系统的操作指令则更为简便,它只编辑控制机床刀具运动和主轴转速,在制造精度上与西门子系统相比则大打折扣。

而美国的辛辛那提系统操作指令只是一套坐标编程指令,制造精度,进刀速度等关键环节都需要人工地去进行测量操作,非常的不人性化。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便可以看出。德国制造全面谨慎分毫不差,而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则各有缺陷,这也就表明了为什么德国制造可以领先全球的原因之一:认真谨慎的工业态度。

德国制造行业领先于美国日本的还有他们对于产品研发的初心上。德国制造往往非常注重用户需求,但对于用户需求的过度要求他们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德国制造注重用户需求,但从不讨好用户。

德国产品往往功能全面,但制作流程复杂。这是因为德国人认为,一个好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必须拥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和流程,并且所有产品必须将流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执行到位才能称得上是优质产品。

而想要研发创新,则必须要将所有产品制造细节流程都磨合到合理之后才可以投入生产。这样也保证了用户在使用德国制造时能够完全满意。

事实上,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初心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治国国策。再拿德、美、日三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举个例子。

与德国汽车品牌相比,日本汽车品牌和美国汽车品牌的制造初心具有着国家管理特性。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他们的汽车制造初心往往都向着为国家节能的方向思考。

本田曾经出品过一款拿到国际设计金奖的“地球梦”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为直列四缸直喷发动机,它在不输于其他直喷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同时,比欧美发动机节能15%。

而问题在于这款发动机的缸体容易出现碰撞损坏,如果装载这款发动机的汽车发生了碰撞,大概率需要更换发动机总成。

这就提高了使用者的维修成本,大大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而美国制造往往是根据资本运营的初心来进行研发的:美国车总是被人们称为“油老虎”不是因为他们生产不出节能发动机。而是美国石油财阀们看清了一个现实,人们买车只是一笔固定消费,而开车时加油才是一笔持续开支。

车可以卖得便宜,但是车子的加油次数必须要升上去。于是美国通用公司、福特公司所制造出来的汽车往往百公里油耗是其他国家汽车的1.5倍左右。

所以德国汽车在全球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奔驰、宝马等百年汽车制造品牌能够屹立至今绝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或者国家行为,而是德国制造服务于用户的理念基础根深蒂固。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百年不衰,其灵魂在于对制造工匠的培养。相比工匠精神,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工匠相比,但是在工匠的培养上,德国却是全球领先的。它根植于民众当中,渗入到了所有德国年轻人的血液当中。

在大学入学率逐年上升的现代,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入学率都达到了50%。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都很重视年轻人的教育。但事实上,在德国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才占中学毕业生的30%。

不可否认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上了大学的30%学生,大部分是读基础理论学科的和艺术类学科的。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和工业制造学科的学生往往都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这也是德国成人教育的一个特点:双轨制!

放下那些进入大学学习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不谈,德国工科类的成人教育比例在全国占比41%。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德国年轻人是希望成为优秀工匠的。

而且一般德国的这种工科技校往往学制都是4-5年,所有的学生从生活到学习的费用全部都由政府和实习工厂来出,而90%的技校毕业生都会选在呆在他们实习的工厂工作到退休。

这也就可以保证,所有工厂当中的刚加入的新职工都是熟悉工厂环境,已经在厂里实习了几年的熟练技师了。而且工厂里很多工作时间很长的老师傅往往手把手的从不会到会的教授徒弟进行技术操作,“传帮带”环节缓慢而扎实。

而且在德国拥有全球最全面的技术工人与技术培训认证。比如德国奔驰汽车品牌的维修技师认证一共是分三层:MT保养技师、ST系统技师、DT诊断技师。而每层技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分为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

同时通过者才可以任职该职务的工作。而在这其中只有通过了保养技师的资格后工作三年,才可以考核系统技师,系统技师又分别有底盘系统、电气系统、动力系统、舒适与便捷系统四个门类。只有拿过四个系统中的其中两个之后再工作五年,才有资格考核诊断技师。

可见德国技术行业的认证是多么全面和严谨,他们的制造产品几乎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而这些优秀的技师往往收入不菲,相比日本技师的克己苦闷和美国技师的自由洒脱,德国技师的严谨全面才是其国家制造业领军全球的灵魂。

德国制造企业与其他两个国家相比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他们大多是中小型私人企业。平均每个企业都不过500人的规模,销售额却可以每年达到1.5亿美元左右。这些企业的创业者往往都是隐士,他们非常低调却在公司管理上拥有丰富经验。

与动辄贷款的美国企业相比,他们将商人思维完全应用在企业管理与创收上。这就保证了德国制造企业能够良性运转,同时还可以闷声发大财的现状。

所以综上所述,与德国制造企业相比,日本制造企业只学到了他们的技术,却没有学明白他们的精神。而美国制造企业甚至连皮毛都还没有弄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