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之殇”到“加权赋分”,浙江新高考改革真的失败了吗?

  作为新高考试点省份之一,2019年是浙江省进入高考改革的第三个年头。

  本着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美好愿景,然而,却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

  加权赋分

  11月初,浙江省进行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24日,考试成绩发布,其中的“英语高考成绩”受到部分考生及家长质疑。不少考生表示,自己的实际成绩与估分差距较大,作文分数差距悬殊,甚至有考生怀疑出现“倒加分”的情况。

  面对质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称是因为在这次英语考试中,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故而对难度较大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了加权赋分。

  然而,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在争论高考中实施加权赋分是否公平之余,更多的人开始质疑考试院此举的合法性。(此次浙江英语学科赋分属于临时调整)

  在愈演愈烈的形势下,12月1日晚,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公告,省政府将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调查组对高考英语加权赋分进行调查。

  加权赋分是根据相关部分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不少学校期末成绩单上的成绩,就是通过加权赋分获得的。比如,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作业占20%,假如某人期中得了84,期末92,平时作业91,经加权处理后,则应该是84*30%+92*50%+91*20%=89.4。在很多职业资格考试中,如果通过率太低,会有此类加权赋分的情况,以确保每年通过率大体相当。

  改革阵痛

  高考改革,是近年来高中生及家长最为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

  总体来看,这一轮新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学科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和专业选择权。

  尤其是7+3(浙江)科目选择,给学生提供了35种科目组合选择;外语科目给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有效规避了专业调剂的问题,更利于学生按专业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

  然而,在政策的具体推进、落实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少问题。

  物理之殇、月月一大考、“走班制”混乱教学、高校选择权有名无实... ...新政弊端显现,考生疲惫不堪、家长有苦难言,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大肆宣扬起“浙江高考失败” “浙江高考已成闹剧”等负面新闻。

  直面问题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新高考改革也是如此。

  从长远发展而言,新高考给有独立思想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一考定终身”中。

  而现在因为改革出现了问题,就直接全盘否定、忽视它的进步意义,不能不说是过于偏颇了。

  何况,新高考改革已然势不可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届时,再没有任何借口推迟高考改革。

  如果这时再一味沉浸在“回到过去”中,显然没有任何意义。正视新高考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防范应对措施,才是面对改革的正确之道。

  40年前,高考制度的恢复深刻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40年后的今天,高考制度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社会的“稳定器”。

  而在这短暂又漫长的40年中,勇于创新的浙江人在高考改革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中学教育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信这次英语成绩赋分事件,浙江考试院定能护高考以“公平”,给广大考生与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