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6位科学家全部当选院士,还毕业于陕西同一所大学!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65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8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友钱德沛、乔红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校友胡晓棉、贾伟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陈掌星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军,1959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金属结构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形变相变与强韧化的研究。他针对合金强韧性之间呈倒置关系这一重大难题,在合金强韧化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提出了异质界面强韧化的新思路,建立了合金多尺度第二相耦合强韧化模型,发现了金属形变孪晶和纳米多层膜微纳柱体强度的显著外观与内在尺寸效应,据此发明了几种高强韧合金与纳米多层膜的制备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钱德沛,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性能计算系统研究。解决了基于分散、异构、动态资源构建网络计算环境的关键技术问题,主持研发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CNGrid;提出了改善众核并行编程的系统性方法,促进了高性能计算的普及应用;长期任高性能计算方向国家重大项目总体组长,主持制定了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跨越发展。相关成果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2020年,排名第一)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乔红,1986年、1989年分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液压专业、液压传动气动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建立北京市机器人“手-眼-脑”融合智能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机器人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受人启发的机器人决策、感知、控制及结构设计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重要贡献。她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均排名第一。首次从中国当选并连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管理委员会成员,现任全球IEEE奖励委员会委员、IEEE机器人先锋奖评选委员会委员、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Fellow提名委员会委员;受邀担任多种SCI期刊主编及编委。

  

  胡晓棉,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核物理工程技术研究,是我国工程物理综合科学实验及精密实验物理设计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十佳提名奖,邓稼先科学技术奖。

  

  贾伟平,1978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内分泌代谢专业;199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内分泌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排名第一),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 Care,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Distinguished Research Award for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 Asia。

  

  陈掌星,198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卡尔加里大学国家讲席教授。陈掌星院士是国际著名油藏工程专家,在渗流力学研究、油气提高采收率工艺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技术转让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获美国福特总统奖、加拿大最高科技奖、工业与应用数学菲尔兹奖、“Killam”最高教授成就奖等。今年9月30日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十九世纪末,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交大主体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9所国家“985”工程建设学校之一(C9联盟高校之一)、首批7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之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大陆10所成员高校之一,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

  

  作为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截至目前,师资队伍中共有两院院士4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1名。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班(本硕连读)”“侯宗濂班(本博连读)”“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实验班”“人工智能实验班”等,为祖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自建校起培养了200余位两院院士、一大批海外院士,校友们在各个岗位拼搏奋斗、建功立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