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百年校庆,为何民国话剧“蔡元培”遭遇“重重阻力”

  中国近代年间,无数将士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前进。同时文人们也不甘示弱,积极的发表文章,讲解自己的救国理念。无数中华子女们前仆后继地走上这条艰辛且充满未知的道路。

  蔡元培在无数文人中,就脱颖而出了一个人。其学术及人品之高,令其他文人心生佩服。这个人就是颁布了第一条“大学令”, 崇尚“学术研究自由”的蔡元培。他在就任北大校长之时,凭借针对式的政策,让北大一下在众多高校中名列前茅,其学校学习风气实属罕见。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让北大文化底蕴增加20年的先生。在1998年举办百年校庆时,其学生组织的话剧“蔡元培”为何却频频受阻。几经波折才站在舞台上,事后更有人说“该来看一看的人,大都没有来”,那么那些“该来看一看”的人又是哪些?

  北大百年校庆就任北大校长

  1916年冬,蔡元培就开始主持北大校务。当时的北大显得很陈腐,学术风气不佳。很显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掉腐败思想,改善新制度。但是学校里面有支持革命,支持共产主义,支持复辟清朝的,这些人思想行为都各不一样,那么蔡元培是怎么做的?

  本着“学术研究自由”的理念,蔡元培对待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思想的不一致而强迫转变。多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才可以繁衍出新的独到的思想。就如不一样的火花交织,能展现出不一样的烟火。

  蔡元培写给陈独秀的聘书被蔡元培引进北大的陈独秀就坦诚到,他尤其佩服“蔡先生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运动和那海纳百川的胸怀”。正是秉着胸无成见、一炉而治的原则“去腐”、“去旧”,乃成就北大之所以为“大”的理由。

  先生高尚的品格

  先生的才能不仅仅在治理,更多的是在学问上。“他底人格便是他底著作,他底教诲,便是他底著作”,意思就是蔡元培先生由里到外都充满了为人做事的大学问,大智慧。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当代学生去学习。

  蔡元培的佳作先生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遇达官贵人或引车卖浆之流,态度如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北洋政府就向蔡元培先生施压于恫吓,更有所谓的“谋客”劝蔡元培解聘在北大任职的陈独秀,并控制胡适。蔡元培对此的回答就是:我不怕。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由我一人承担。还有学生想请求先生,帮他在北洋政府谋得一官半职,却被蔡元培果断回绝“我不长朕即国家之焰”,充分说明了蔡先生的高尚道德行为。

  而在面对失业的工人,蔡元培就极力帮助。并且亲自写信给艺校好友刘海粟,帮助为人诚实,做事踏实的绍兴人陈福。好友刘海粟收到信后感慨道“当时中国地位很大的先生们,有几个人想到为失业的工人找一口饭吃?”,由衷道出了先生那崇高的品质。

  有学生想通过蔡先生关系跻身政府捞取一官半职,遭先生严词拒绝;有普通工人失业,蔡先生却热心为其找工作。这就是蔡元培先生先贤处世之风。这也使得在大学校园话剧出演“蔡元培”,“哪些该来的看一看的人。都没来看”?显然是那些面对“蔡元培”感到心愧的人!这就还是“蔡元培”为北大终身校长的原因!

  北京大学当今社会人心躁动,又有几人称得上“蔡元培”,唯有向先贤看齐,学习身上高尚的品格,严格要求自己,才称得上“学生”!

  图源网络,侵者必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