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站在“高考”角度,看小学阶段学习?(上)

  今天分享一篇实打实的干货文章给大家——在开始分享之前,先请各位看一道题,这是一道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数学题目,但是,它并不是高中生才能做,因为不需要任何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它只涉及考核一个内容:一个人的推理能力、数学思维。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中高年级,你可以给他试试看?(当然家长自己也可以试试喽)昨天我给我儿子做了。他在打游戏,我把他叫过来做题时,他一脸不乐意,磨叽了很久,但最终做出来了——只是最后得出答案的时候,非常不自信,说自己只能确定A和D是对的,B是错的。C不知道对还是错

  

  初次遇到这道“小学生能做的高考题”,源自上海根源工作室的一个教育公益讲座,主讲人是清华大学毕业、高中阶段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有10年教学经验、专门研究各个阶段升学的教育专家周少柏老师。

  周老师的也曾在我的读者群中给大家做过讲座,家长们都受益匪浅,今天特别整理了他的讲座的干货内容。(要进伊森妈的“名师公益讲座”群,可联系小助手加群哦!文末有小助手的微信号)

  周老师是教高中数学的——高中学得好还是坏,根源并不在初中,而是更早的小学阶段。所以,如果站在整个K12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习,会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哪些方面值得做、哪些不值得做?哪些可以适当提前学习,哪些千万不可太功利?哪些习惯要从小养成,哪些缺点一开始就埋下了“失分的隐患”?

  由于讲座原文内容很长,但非常扎实,体系完整,涉及了诸多实用的问题,一篇下来接近万字,为了阅读吸收率,我把它分割成了上下两篇。

  今天的【上篇】主要讲的话题有这些: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文理科学习差异、学好数学的关键。

  本周还会推送【下篇】主要讲的话题包括:学好文科的关键、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

  希望这一组文章会帮到你

  ???

  为什么要从高中角度,

  看小学阶段的学习?

  高中是K12教育的尾声,是学生考入大学的最后阶段,很多学生在高中存在的很多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再想在立马进行改善的话会非常困难——因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于小学阶段。

  基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下孩子从小应该打下怎样的基础。

  ??

  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

  小学阶段学习的特点,概括起来四个关键词:

  节奏、思维、习惯、成长

  节奏——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节奏的把握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家长在很多时候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理论。

  比如,“小孩子现在不太懂的东西,他过两年自然就懂了”——这是一种经常听到的理论。还有,“有没有必要去提前学各种各样的技能?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段,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这也是一种经常听到的理论。

  这些都是家长对于小学阶段学习节奏的认识。相比于中学阶段,这个时候学校的课业压力已较大,中学生的学习,更多依据学校的学习节奏,而不像小学时,家长干涉得比较多,更想自己去控制孩子的学习节奏。

  小学阶段课业压力没有中学阶段大、学校学习的科目也没有中学阶段的多,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多、自主学习的节奏也会比较强,所以作为家长可能就会有一些疑问,要不要让小朋友超前学、超前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等等的问题——这我们后文会详细说。

  思维——

  这个主要针对是数学学科。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小学阶段是思维训练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到了高中之后,随着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点抽象程度的提升,如果孩子思维能力还达不到的话,很可能在高中阶段会非常的不适应。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或者理科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的过程。

  对于小学阶段或者年龄比较低的孩子,他还不太具备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过分地让孩子提前去学习非常多的新知识,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或者说对于他思维的锻炼,并不一定有利。比如说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初中和高中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对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有限,因为思维并不等同于知识。

  简单来说,思维能力好的孩子反应快,但不代表他的数学知识知道得多。所以单就思维来说,学习奥数其实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思维方式和思考的能力。

  习惯——

  这里主要指的是学习的习惯,包括听课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书写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一系列和学习相关的习惯,这些习惯都是从小学阶段培养起来的。

  作为高中老师,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孩子,他的书写很潦草,他总是会粗心,这种粗心的问题很可能是孩子在小学阶段,思维的注意力上不太集中的体现。因为他小学阶段学习注意力的不集中,慢慢养成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跑神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会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时不时地出现“粗心问题”,这就是一个“坏习惯”的例子。

  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成长涉及到自己的身体、学业、心灵等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初始的阶段。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成长来说,很可能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和影响孩子未来的品性,或者说他的人生轨迹。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你方向稍微有所不同,那么随着时间的延长,岔路就会分开得越来越远。所以关注孩子的成长,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身心上,还是从人格的健全上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总结上面的四个关键词,对于小学生家长而言:

  第一点,要明白在小学阶段找到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节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要过分超前但是也不要按部就班,或者说过分的按部就班。

  第二点,要努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无论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还是慢慢的去介入他抽象思维的能力,对于将来理科的学习帮助都非常大。

  第三点,要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听课、作业到解决问题等,都要注意培养好。

  第四点,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他的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

  ??

  文理科学习的差异

  这里主要指数学、语文和英语这三门主科。

  先提一个问题:在付出相同努力的情况下,理科成绩好与不好,他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掌握的知识量不同,学渣掌握的知识少

  B.掌握的方法数量不同,学霸掌握的方法更多、更优质

  C.掌握的知识量差不多,方法差不多,但是学霸更加重视概念的学习,对问题追根潮源,这让他们获得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这个题目大家应该会明白,对于理科学习来说,它的知识量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是比不了文科的。

  比如说小学的知识量,其实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非常少的,我们很可能会疑惑小孩子为什么用五、六年的时间才学了这么一点儿东西?

  那么在做题的方法上,学霸和学渣确实有所不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所能掌握的做题方法其实差别也不是特别大。除了对于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同学,他会挖掘一些新的方法,但就“方法层面”而言,这也不是成绩好和成绩差的最大区别。

  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对于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不能利用概念和方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那大家可能又要问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呢?

  这里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学开车,拿到了开小轿车的驾照,但是假如让你去开一辆公交车,我们能不能利用你学过的开轿车的这些技能,把它迁移到开公交车上?如果我们能够具备这种技能,这就是一种知识迁移的能力。

  大家都会背公式,有的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非常深刻,应用也非常到位,同时能够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但有的孩子就不具备这个能力——这差别其实就是对于概念是否理解的深刻和到位,是否抓住了这个知识体系的本源,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这种思维能力。

  所以就这点来看,对于数学来说,思维能力比知识是更加重要的。

  

  本文开头列举的这道2017年的全国高考题。对于这道题来说,非常优秀的小学生就可以做出来,因为这道题通篇都没有考察到具体的数学知识,考察的只是思维能力。

  换句话说,即使是一个没有学过初中或者高中数学知识的,但是具备了非常好的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他仍然可以做出这个高考题。但是反过来说,到高中之后,如果这个学生他思维能力比较差,也不太具备这种逻辑思考的能力,他很有可能会想半天也做不出来这道题。

  大家知道高考其实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要选拔那些有潜力、有资质的优秀学生,那什么样的孩子有潜力呢?其实就是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比学习知识是要更加重要的。

  ???

  是否需要超前学?或者学习奥数?

  如果我们的孩子数学成绩非常好,他不满足于现有的课内知识,他想去做一些学习拓展,是否值得鼓励?我觉得是肯定的。

  如果一个孩子非常聪明,对课内内容已经掌握得非常到位,在这个阶段不去做一些思维的拓展,那一次锻炼思维的机会被白白浪费掉。

  但是我不建议我们的孩子去过早的接触更高年级,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和理科的知识,或者说过早去系统性的学习。因为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他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有个别天才学生,我们可以称之“天选之人”吧,如果他们进行提前学习,就会取得非凡成绩。比如优秀的数学家伽罗瓦,他在19岁的时候就建立了集合论,高斯在17岁的时候就证明了最小二乘法。对于这样的天才来说,是可以进行提前学习的。

  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来说,不建议进行过分深入的学习。虽然说这样的学习对于提升孩子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孩子会过早接触更多抽象的符号,他们也将会面临极大的学习困难,这会严重打击孩子学习的自信,即使他非常的聪明,勉强的去学了之后,也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过程。他可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学初高中的内容,但是最后会发现到初高中的时候,他学起来会更加轻松一些。

  总结一下,当你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就已具备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初中或者高中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数理化的学习。而初高中数理化的学科又非常重要,也非常占用孩子的时间,如果在那个时候,他的数理化学习更加轻松的话,就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自我支配学习的时间,从而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赢得主动权,就赢了整个高中学习。

  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有一个恰好的节奏:首先课内的东西一定要去把它搞扎实,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超前学习,但不用过分超前,这个意义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但是建议大家进行一些思维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小学阶段。从培养兴趣的角度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不要过分功利化,不然孩子可能会对于学习的认识产生偏差。他可能会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或者说学习是一个人生的负担。应该让他认识到学习和生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那么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也会是快乐有趣、不断自我成长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

  理科学习八个字: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对于理科学习总结成八个字,叫“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一定要在孩子现有的基础上,做到稳扎稳打、深入学习。如果分开来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在理科的这个学习上,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点,学会听课,会听好课

  第二点,善于模仿,在听课的基础上模仿老师思考或者思维的过程

  第三点,能够钻研,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

  第四点,不断往回看

  我们需要再强调一下第一点会听课。

  会听课的孩子实际上非常、非常、非常占优势。因为对于理科的学习,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如果是自学,学语文或者学英语,尤其是英语只要下工夫努力,没有方法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把英语学得很好。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那么他在数学或者以后的物理化学的学习上,尤其是物理,就会非常被动,而且效率极低。

  这个原因是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于理科学习来说,他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是一个打开思维不断去深入思考的过程,如果孩子思维能力没有达到的话,很多问题就是会想不明白;一旦想不明白,再钻牛角尖,就会花掉很多冤枉时间——这种钻不出来的情况,遇到好的老师,一句话就可以把他点醒。

  建议我们的家长朋友一定要特别关注孩子听课的状态,关注他听课是不是注意力集中,是不是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他当天的内容是不是真的能够明白,无论校内校外,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会听课,事半功倍,讲得就是学习的捷径。

  (关注公众号推文,下半篇干货本周继续推送)

  分类专栏可以点击

  伊森妈读者Club有和你一样为娃读书而焦虑的家长,我们会在群里交流陪读心得、分享干货资源,解疑释惑,需要进群的读者,记得加小助手,别忘记加群口号“申请入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