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问题怎样应对?30余国博士齐聚武汉大学探讨出路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刘业冰 岳洵

  实习生 曾佳琦 白睿冰

  “气候危机是‘头号紧急事件’,粮食、能源和金融危机是需要开展紧急多边行动的第二大领域。目前,食品价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化肥价格上涨了一倍多……”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7月8日在G20外长会上视频讲话时透露的。当前,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亟需共同面对的难题。

  7月9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感知中国—“智汇珞珈”博士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便是“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参加论坛的中外师生

  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50名来华留学博士生,代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参与论坛,共同解析中国的粮食安全发展之路,探讨全球携手应对粮食危机之道。

  唐其柱致辞

  “创造了粮食自给奇迹的中国,正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将继续与各国团结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促进世界粮食事业健康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武汉大学副校长唐其柱在开幕式致辞上,特别推介了“红莲型杂交水稻”——截至2018年,红莲型杂交水稻全球种植面积累计超过2667万公顷,海外推广面积3亿亩。不仅为确保“中国碗”装“中国饭”做出了积极贡献,还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碗”里也盛满了香甜可口的“中国饭”,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武大方案。

  胡骏教授作报告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交流环节,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副主任胡骏教授、副研究员吴贤婷,进一步介绍了“红莲型杂交水稻”的前世今生,解答来华留学博士生的疑问。

  吴贤婷副研究员作报告

  据介绍,“红莲型”是武汉大学原创性成果,上世纪70年代初便在朱英国院士带领下开始了研究,是国际公认的三大杂交水稻品系之一,具有高产优质、耐高温、氮高效和适应性广的特点。2020年,实验室获批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未来将向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杂交水稻繁育种植技术。

  四名留学博士生作报告

  四名来自巴基斯坦、科特迪瓦的博士生,也先后分享了本国为保证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同时从全球合作的角度对粮食安全提出了建议。

  留学博士生考察育种中心

  9日下午,“智汇珞珈”博士论坛移师户外,中外师生顶着炎炎烈日,参观了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育种中心和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试验基地。品尝到可以生吃的“泰优甜”型玉米,见到绿如碧波红莲型水稻,看到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员,来华留学博士生们赞不绝口。

  留学博士生考察试验田

  “虽然天很热,但不虚此行。中国人民自己掌握了粮食安全、种子安全,我也要把学到的经验带回去。”一名留学生表示。埃塞俄比亚籍博士生卡贝德说:“我就是农民家庭的孩子,深知粮食生产的艰辛、困难与对一个国家深远的意义,感谢本次论坛能够以粮食安全为主题,也希望武大研发的红莲型杂交稻可以惠及世界上的更多地方。”(图片均由武汉大学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