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缅怀潘鸿海先生

  

  潘鸿海(1942-2023)

  著名画家、浙江画院名誉院长潘鸿海2023年1月3日凌晨因病于杭州逝世,享年81岁。潘鸿海,1942年3月生于上海,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供职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任浙江画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现为浙江画院名誉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杭州油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众家缅怀 ·

  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天不假年,潘鸿海先生走了,可惜。

  离开浙江转眼廿余年,许久未曾得见鸿海先生了,但却能经常在各种画展、出版物中看到他的作品。2015年秋,我随“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家组赴各地观摩创作进展时,在他杭州郊区的工作室里见的面。还是当年的翩翩才子做派,爽朗健谈。彼时他身体硬朗,一头浓密长长的灰头发,语调中气十足,其时的他精气神满满、自信心满满,创作处于巅峰状态。殊不知才六七年,却成阴阳两隔。人生苦短,但已有的成就,应许鸿海先生无愧生命。

  我喜欢潘鸿海的艺术,清新、灵动、曼妙,在浙江工作时还不觉得,是因为在司空见惯的环境里和司空见惯的人群中。来北京工作多年,加之近十余年来文化活动多频繁于中西部地区,支教扶贫也多与西部交道,反倒觉得鸿海先生作品中不一样的南方情调、情致、情趣、情怀、情感别出机杼、独具一格。

  潘鸿海多才多艺,履历丰富自不待言。但一个从事专业的艺术家,心无旁骛地确定一个方向、选定一类题材、瞄定一方水土和反复演绎女子主题,数十年专注、专攻、专守如一,且吸收尽显东西方艺术之精华要义、精妙特色、精湛技艺,毕其唯美主义之功于一生,一如掘井,用勤用力,渐深渐得三昧、渐取堂奥,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和作品的核心要义。鸿海先生勤奋高产,作品宝爱者众,影响广被,但他似乎从未满足止步。这至少再次证明了一条至理:艺术家、艺术,并不在于画什么,也不在于有多高的心志和多透彻的理论识见,而是怎么画、画得如许。

  鸿海先生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请一路走好,因为你的才华已经在两个有出息的孩子身上得到了传递和延伸。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文联主席):

  艺心翱翔,妙手写意,

  飞鸿那复记东西;

  水乡生机,江南诗趣,

  苍海何如展清奇。

  ——泣悼潘鸿海先生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潘鸿海先生1962年毕业于我校附中,1967年毕业于油画系,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杰出校友,也是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位代表性画家。潘先生为人热心开朗,豁达豪放,作画则细腻婉约,华美明艳。他笔下的清馨水乡、锦绣江南,在中国油画界别开生面,他唯美典丽的画风,呈现出对这个世界的挚爱与赞美。潘先生魂归道山,他的音容笑貌犹在我们心中,他所创格的“一片江南”永存世间。

  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惊悉老校友潘鸿海先生于1月3日辞世,深感震惊!

  鸿海先生与我都是浙美校友,他比我晚两年入读浙美,他在油画系,我在国画系,彼此课业虽然不同,但课外时有交流,鸿海为人宽厚、待人热忱,经常助人为乐,校友都乐与之交,是为仁心善德!

  他以丰富多姿的笔触,诗意绚丽的色彩,表现了很多江南水乡油画作品,非常富有诗意,常让观者流连其中,甚得世人喜爱。

  孰料,其艺志未竟,遽然离世,不胜悲惋,谨致哀悼!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原馆长):

  敬挽潘鸿海先生

  生于海上,成于湖上,一生艺术至上;

  美在心中,形在画中,无不情动于中。

  骆献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潘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我在担任浙江省美协秘书长期间,他给我工作上的帮助是巨大的。他是20世纪中国油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他的油画作品《又是一个丰收年》《鲁迅》《囡囡》以及《姑苏行》《江南行》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了一个时代,是具有中国精神的高峰之作。潘鸿海先生不幸逝世,是浙江美术界的巨大损失,我感到非常悲痛。

  张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晨起,打开微信。看到潘汶汛子夜发来简短的留言,她说:父亲刚刚走了,走得很安详,终于离开挣扎了三年的病床。惊悉噩耗,悲从心生,无法平静。近年来潘鸿海老师一直住院与病魔抗争,凡遇潘汶汛,我总是会询问一句潘老师的近况如何。没想到走得这么突然,竟没能在其弥留之际去病榻前探望最后一眼,内心甚是不安,愧疚不已。

  我是在潘鸿海老师执任浙江画院院长期间调入画院工作的,潘老师和我可以算得上是忘年交,我们之间总是无话不谈,一有空暇,我就钻进他的办公室兼画室,满屋子弥漫着油彩的味道,我一边看他画画,一边与他闲聊。他对年轻画家的关爱、支持与鼓励,可谓无微不至,迄今令我温暖和难忘,使我终生受益。在画院工作的八年里,潘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对艺术极其热爱、执着和勤奋的前辈,他毕其一生不知疲倦地躬耕践行,创作了《又是一个丰收年》《鲁迅》《囡囡》《姑苏行》系列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取得丰硕的艺术成果而享誉国内外。他积极推动画院的全面发展,不辞辛劳秉公任直;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温和慈善,提携后辈,育人无数,师者楷模。潘鸿海老师的不幸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浙江画坛从此失去了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

  前不久刚刚举行的“艺者风华——浙江油画百年大展”,让我们重温了浙江油画的百年历程,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油画的历史沿革和生命轨迹,它凝聚了浙江油画学人的探索精神和光辉岁月,这种共生共荣的学术共同体,镌刻了浙江百年油画史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和时代篇章,这正是潘鸿海老师等几代油画家用脚步丈量的历史回应。潘鸿海老师始终坚持和探寻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油画发展之路,其绘画语言质朴,情感饱满细腻,色彩丰富纯厚。他生于江南,热爱江南,并以手中的画笔描绘江南。

  今天,一位满头银发和蔼可亲的先生走了,在一个冬雨迷朦的江南渐行渐远,他走进了自己的画里,色彩斑斓的彼岸不再有病痛折磨。

  潘鸿海老师千古!

  (本报记者黄家馨、刘晶、张婷婷采访)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