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985高校,迁出又迁回上海,几经波折,发展成为全国顶尖大学

  很多大学的建校史都有“校址迁徙”的记载,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往安徽,最后落户合肥。今天要说的是两所位于上海的985高校。

  上海经济发达,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高校的教育水平也非常发达,共汇聚4所985大学和10所211大学。在这些高校里,有两所高校,当年因为特殊情况迁出上海,后来重新迁回上海。

  一、复旦大学

  在抗战时,复旦大学内迁到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当时的教育部门要求复旦大学迁到苏北,被复旦大学拒绝,理由是“无锡有建校用地”。后来,教育部门让复旦大学到无锡胡埭,不过,“复旦之意在上海”。最终,教育部门妥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

  经过多年发展,复旦大学延续了人文社科专业方面的强势,不仅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院系全国闻名,现在又积极推动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

  在很多上海人的心目中,复旦大学是上海最好的大学。在大陆高校中,复旦大学的实力排名前五位,这样的排名,反而时常让考上复旦大学的新生感到难过:“因为高考发挥失常,结果与北大清华失之交臂。”

  与其它高校不同,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没有名山名湖,但是胜在一景一物的细腻搭配和让人不忘韵致,处处透着“随和”。复旦大学的学风也透着“随性的自由”。在同类高校中,复旦大学对学生的约束偏少。寝室楼没有宵禁,设有通宵自习教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修读学校任何一门课程,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蹭课旁听”。

  可以说,复旦大学的“自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让学生们学会掌握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过,“自由”不是“任性”,复旦大学的本科学生,每年只有85%-90%可以顺利毕业。

  二、同济大学

  “学在复旦,吃在同济”,同济的食堂让只有一条绿道之隔的复旦学生“很有些嫉妒”。坦率地讲,同济大学的综合实力逊色于上海交大和复旦,基本与中科大和南京大学持平。

  历史上,同济大学相当“硬气”。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同济大学先后辗转迁徙到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贺县八步、云南昆明,后来搬到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行程长达两万两千里。

  同济大学六次迁校后,又先后拒绝“留在四川”、“迁到重庆”,当时的教育部门又准备在苏州划拨千亩土地,作为同济大学未来的校舍,再次被同济拒绝,一直坚持“回上海去”。1946年,同济大学终于回迁上海。

  近几年,同济大学的发展势头不如上海交大,也弱于复旦。不过,同济大学终究是老牌强校,土木和建筑专业位列全国榜首,车辆、交通、环境、测绘等专业也是具有很强的实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中,同济大学获得全国一等奖。

  今年,同济大学强化本科教育,招收的4377名本科新生分成工科试验班、医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等十大特色试验班,全部进入“八大学堂”,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这些学堂的院长,全部由知名专家学者担任。

  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在特殊情况下被迫迁出上海,经过一番波折又重新迁回上海,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与繁荣,自己也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985大学。对于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你有什么更好的故事?欢迎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