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力推第二课堂成绩单 如何影响大学生

  新华网 底东娜

  近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相关任务。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这个助力大学生成才的“成绩单”将在未来2年至3年里,在高校共青团全面推行。那么,“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如何为毕业生求职竞争添加砝码?

  问:什么是“第二课堂成绩单”?

  答:第二课堂是相较于课堂教学而言的,也就是说除了学业成绩单外,学校还将记录学生4年的综合成绩,如参加竞赛情况、社会实践等,毕业时颁发“成绩单”证书。

  问:为什么要实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答:就业是大学生的根本需求,以往的口述和简历并不是让人信服的证据。通过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平台,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激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科学参考。

  问:“第二课堂成绩单”包含哪些方面?

  答:一是在内容设计上,主要涵盖5个方面:党团学工作履历、志愿公益经历、参与团学活动情况、实践活动经历、创新创业创优等。除了以上5项基本内容,各地各高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自己的特色项目和课程模块。例如,求职毕业生将其实习和假期实践经历进行登记,作为个人工作能力的一个参考,在进行招聘时将是有力的凭证。

  二是在评价标准上,从客观上建立可量化的科学考核体系,同时探索主观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标准。

  三是在呈现方式上,坚持“客观性、价值性、简便性”的原则,在成绩单的设计中强调科学实用和“用户”体验。

  问:“第二课堂成绩单”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答:主要具备6个方面功能:一是客观记录。通过设置覆盖面广、内容模块全的课程体系,真实、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事团学工作等情况和取得的各类成绩。

  二是科学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专业化的准确评价,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三是促进成长。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反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是提升工作。通过建立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倒逼共青团工作的转型升级,推进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

  五是服务大局。共青团通过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有机融入学校育人工作全局,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是融入社会。通过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搭建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