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失业率”出炉, 山东大学仅有6%, 川大和厦大令人失望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毕业即失业”现象已不再罕见。从各院校2021年或者2020年、2019年的《就业质量报告》所公布的“未就业率”来看,总体上各差别较大,本科与研究生之间也有不少差距,各院校法学专业的“未就业率”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过完“金九银十”求职季,“有offer了吗?”已成为毕业年级同学之间最常见的问候。

  由于部分院校未区分不同学院、专业的就业具体人数等情况,因此只能展示全校性数据。本文数据中“总数”一般仅指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但西北政法大学除外。以下数据来源于各院校官网上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但是不同院校统计方法、标准、口径有所不同,因此不建议横向比较不同院校的“未就业率”。本文数据均由人工统计、如有纰漏,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985大学“失业率”出炉,山东大学仅有6%

  上表共统计了不少985院校全体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从上表可知:一是,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5所院校的“未就业率”在5%及以下。

  二是,、中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4所院校的本科生“未就业率”在6%-10%之间。

  三是,本科生“未就业率”超过10%的院校有武汉大学、四学和西北政法大学。

  因此,各院校之间的本科生“未就业率”存在明显的分层分档现象。部分985名校本科生未就业情况增多主要事因为“待升学”情形越来越多,因为名校本科生读研院校范围偏窄,未能成功保研或者考研到理想院校的同学一般会选择出国或者二战。因此形成了具有特殊原因的“未就业”情形。

  本科生未就业率明显高于研究生

  四是,研究生“未就业率”普遍较低,被统计院校中的绝大多数都在5%以下,其中4所院校仅为1%。相对而言,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的未就业比例略高,从该校报告中可知:“就业工作中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从单位性质看,毕业生就业首选前3位分别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意愿较低;从区域看,大部分的毕业生期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就业,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比例较低。”

  我们还统计了7所法学院的就业情况,从上表可知:7所的本科生“未就业率”均高于研究生,说明法学研究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要明显高于本科生。近些年来,家长及社会对毕业生升学的期望较高,毕业生深造(国内考研保研或出国留学)的意愿持续增强,导致部分法学院本科生未就业比例偏高。即使在绝对比例不高的南京大学法学院和东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未就业率”仍明显高于同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