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田禾:合力推動司法公開

  “先進工作者不是我一個人的稱號,它屬於法治國情調研室這個團隊,屬於法學所,屬於中國社科院——這一點先定位清楚,我們再談別的。”記者在法學所初見田禾研究員,她就提出了這個特殊“要求”。

  第一次見到田禾的人,多少會有些意外,很難把面前這位和藹文弱的女學者與推動中國法治發展的宏大事業聯系起來,但當她一開口談工作,社科工作者的風採便彰顯無遺。

  

  2008年1月在貴州黔東南州調研地方法治問題(圖中為田禾)

  一心為國家:積極推動法治建設

  面對記者,田禾談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和團隊。

  《政府透明度指數報告》是田禾的法治國情調研團隊從2010年開始連續做了5年的項目,每年的新報告發布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2014年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委托田禾的團隊對各級政府實施信息公開制度情況進行第三方評估,並於今年3月30日發布了評估報告。因其測評依法、客觀、重點突出,在各級政府和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在全國各級法院,田禾的團隊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這源於他們在2013年開展的浙江法院陽光司法指數測評。田禾的團隊作為獨立第三方開展的這項測評,有力推動了全國法院司法公開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常務副院長沈德詠的批示和認可。最高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認為,這項測評“在中國司法史上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將載入中國司法改革史冊”。

  由於團隊的名氣越來越大,找上門來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但每一個接手的項目都要經過田禾的慎重考慮和嚴格選擇。她的選擇標准很明確:“我們的選題一定是學術界研究的真問題,是公權力機關關心的問題,是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問題,也是有助於推動國家法治建設的選題。”

  田禾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推進的決心極強,她一邊推進既有項目,一邊根據社會需要醞釀新項目。她告訴記者,團隊在研的新項目還有很多,比如政府透明度國際測評、司法透明度國際測評、政府採購透明度測評、財政信息透明度測評等。

  田禾的團隊一直很繁忙,幾乎全年無休,但大家不叫苦、不喊累,反而樂在其中。目前團隊正在推進的項目有25個之多。對待每個項目,團隊都兢兢業業,拒絕粗制濫造。“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一直驅動著我們往前走,根本停不下來。”田禾如是說。

  

  2009年12月第一次測評中國政府透明度,窗外漫天大雪,室內暖氣不足(圖中為田禾同志)

  雙腳在基層:帶領團隊開展實踐

  令人驚訝的是,干了很多“大事兒”的法治國情調研團隊,算上今年剛招進來的新人,“固定人口”也隻有6個人。

  田禾既是這個團隊的領頭人,也是組織者。她提倡跨學科研究,不囿於科室,基於問題組織力量開展研究。她發現法學所裡誰有項目需要的專長,就將其邀請到法治國情調研團隊這個大家庭中來。

  “大兵團作戰”是田禾的理念。她堅信,隻有合作,才能成事。“大數據時代要求我們團結協作,單打獨斗會使效率大打折扣”。

  田禾可不是一位書齋裡的學者。她認為我國的法學研究已經走過了引進、解釋的階段,到了今天,需要來驗証引進的制度正確與否、運行是否有效、問題在哪裡,而傳統的研究方法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

  為了了解基層情況、得到第一手數據,她年年月月帶著法治國情調研團隊奔走在第一線,深入工廠、農村、居委會、派出所……記者見到田禾時,她前一天剛剛從廣東調研地方法治發展狀況歸來。基層調研的種種辛苦不消言說,但對於這些,田禾只是談笑而過。

  “法學是一個應用學科,我們應該帶著問題去研究,我們的研究應該是對國家有用的。走到基層去,你會發現,我國基層法治發展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我們走的是跟西方不同的路。”田禾說。

  田禾的目標是把這個團隊打造成知名的法治授信平台。她告訴團隊裡的年輕人:“我們每做一件事,都在實實在在推動一項制度的進步,你們有理由感到自豪和驕傲。”

  

  2011年在濟南公安局調查公安執法(右二為田禾)

  傳遞光與熱:不遺余力幫扶青年

  “用高尚的人格凝聚團隊,用樂觀的精神感染他人,用頑強的意志戰勝疾病,用堅定的信念鑄就忠誠”,在中央國家機關2015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先進事跡中,田禾這樣被描述。

  59歲的田禾,工作起來沖在前線,生活當中精神奕奕。大家幾乎忘記了,她的身體並不好。

  田禾2010年被確診患上癌症,短短三個月時間做了兩次大手術,但她始終淡定樂觀,一直不忘工作。她做手術時剛好趕上當年《法治藍皮書》發布,從手術台回到病房,醒來問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布會的籌備情況﹔開發布會時,病榻上的她緊盯著會議實錄,生怕出一點差錯。手術完僅僅休息了20多天,身體還未完全恢復,惦記著項目的田禾就回到工作崗位。即使在患病治療期間,她仍然成果豐碩。正如她自己所說,“再大的事都壓不倒”。

  她不僅沒有因為身體原因索取照顧,反而無私地將光和熱傳遞出去。田禾有著天然的親和力,法學所的年輕人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困惑都願意找田老師聊一聊。而她再忙,也抽出時間幫年輕人解決困惑﹔在工作中更是不遺余力地為他們搭建發展平台。她說:“人的成功不僅要平台好、方法對,還要有人帶。年輕人的成長關系到法學所的未來,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方向。”

  趙千羚是三年前碩士畢業加入田禾團隊的。幾年來,跟著田禾實地考察測評、撰寫報告,她成長了很多。趙千羚告訴記者,她寫的每一篇報告,田老師都逐字逐句改過。“治學嚴謹、為人寬容”是田禾在她心中的印象。她說:“田老師不僅帶我們做研究,還教我們看問題的方法。從她身上,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法學所青年學者支振鋒曾跟隨田禾走訪調研,他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厚厚的報告不是躲在書齋裡能編出來的,田老師為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這些報告為我們了解法治發展實踐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評估依法治國進程提供了直觀的標准,也為中國法治和法學走出去提供了載體。田老師以超凡的眼光、堅定的意志、犧牲的精神,為這個時代和中國法治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2013年6月在浙江余杭,跟村民聊天(右二為田禾)

  

  2015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