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云讲坛|活细胞上的化学

  全文共1770字,阅读约需6分钟

  关键词:博雅云讲坛

  编者按

  金秋九月,莘莘学子携梦起航。值此新学年初启之时,“博雅云讲坛”也如约而至。本期博雅云讲坛理学、人文系列讲座共邀请16位学者联合主讲,涵盖化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专业领域,将为青年学子呈现从个体生命到天文宇宙、从古代文化到前沿科技、从哲学意识到数学思维的学科魅力与知识的饕餮盛宴。

  院系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系肇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1994年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历次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使命;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同时注重与生命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目前下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和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等3个系,以及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学院管理运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北京核磁共振中心。北京大学设立的两个交叉学科平台-“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和“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也挂靠在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2003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始终秉持优良的学术传统,精诚团结,脚踏实地,锐意改革,百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化学专业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学术积累和不懈努力,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

  主讲人介绍

  

  陈鹏,1979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ACS Chemical Biology执行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正交反应,试图通过化学家的知识与手段,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提供一系列崭新的工具和研究方式。2019年9月20日,获得2019科学探索奖;2019年10月27日,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1年11月3日,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讲座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