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反差式开头法,让文章开篇就惊艳,高考满分作文和名篇具体解说

  原标题:反差式开头法,让文章开篇就惊艳,高考满分作文和名篇具体解说

  好的开头,可以为文章加分。有反差感的开头,能给人惊艳的感觉。

  怎么做到反差?

  第一种,和标题形成反差。

  意思是,标题说“有”,开头就说“没有”;标题是“好”,开头就是“不好”。文章后面肯定要圆回来,不能自相矛盾。

  江苏卷作文《车的诗学》能得满分,开头功不可没。看到标题,谁都会以为考生接下来会写“车是有诗意的”,结果人家说“车是反诗意的”,打了阅卷老师个措手不及,也瞬间让老师对文章另眼相看。这第一步棋,就赢了。

  八十年前的南京,没有太阳。

  ——《我在南京看太阳》

  苏州中考半命题作文“我在__看太阳”,人家都是“在黄昏下”“在画室里”“在家里”“在教室里”“在光影里”看太阳,这篇为《我在南京看太阳》。

  这个标题境界开阔,时间空间感都很强,老师本欲飞扬的思绪,在这个开头面前刹那凝结。震撼,除了震撼,没有别的。

  通往切尔诺贝利,没有路。

  ——《回切尔诺贝利的路》

  听说,这是某学生平时考试写的,厉害。

  第二种,让自己的看法和名言形成反差。

  名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就说: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少走弯路。

  名言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我就说:小心些假设,勇敢点求证。

  开头来自名言,但不囿于名言,当然,要有道理,且适用于生活。这就是反弹琵琶法。

  名著中把“美好”与“糟糕”并列,作文颠倒顺序,加了一个“也”字,就把重点放在了“美好”上,动一字,境界全新。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应该博学多能。作文对“器”的理解和孔子的话并没有冲突,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里“不”与“要”只是字面上的反差,但也能吸引人。

  第三种,和平常的表达形成反差。

  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枣树》: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两棵一样的树,这么分开一说,树就不再是普通的树,某种情绪也扑面而来,语言的格调也立马不同。真正懂文字的人,不会说这是在装什么。

  想家了,表达亲情的珍贵,怎么开头?很多学生都用第一种表达,随意行文,单刀直入,无拘无束,但是语言有些苍白,老这样写,难有进步;第二句写起来要难一点,但是它有画面感、情绪感,表达更有韵味。

  第四种,在语境中让两种情况形成反差。

  前后的句子之间有转折的关系,一个“但是”,让读者顿生疑窦,并有了阅读下去的兴致。

  母亲应该是很久没买到猪肉了,凌晨还是要去排队,排了队,还是买不到。这是有多倔强,还是因为爱?或者只是打发时光?——只不过两重转折,却能让人疑虑重重,真是会写。

  被清清楚楚记得的84天,能明明白白看得见的空无一物的船舱,这一个转折,两个数据的反差,将老人内心的孤独和困境轻轻地放到读者面前,而读者却感受到了重重一击,这句话有四两拨千斤的劲儿。

  反差式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反差式的开头,能让人耳目一新,能引人入胜,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能让人看到才华和智慧。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能滥用,要用得自然,和标题、下文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