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曾憾失211,如今成为双一流,而第四轮学科评估却让人失望?

  提到高考,分数是永远的主题,毕竟在当下的高考模式下,高考录取始终以分数来作为最终录取标准的,高考多考一分和少考一分不仅仅意味着会挤掉多少人的问题,同时还将决定了最终的命运。

  比如高考多得一分可能就上了一本线或者二本线,而少考一分可能连报考本科的资格都没有,虽然有人认为压着一本线二本线或者超分数线不高的成绩优势不是很大,但我们要正视的一点,每年都有人凭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成为了捡漏王,比如去年最好的例证来自于陕西理科高考,在一本招录阶段有一位考生以压着一本线468分报上了中国农大这所985,可以试想下若是他没有得到一本线的报考资格的话,怎么也难以与985联系到一起。

  而说到我国的高考发展其实历经了多个阶段,比如最被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全国各地一张卷统考的年代了,99年以前我国实行的这种模式,虽然也是分省市划线录取,但是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不同省份的教育质量差异,比如浙江省湖北省和江苏省常常因为投档线排名国内第一,被视为我国高考教育质量最强的省份之一。

  说到93年的高考,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7年的时间,当时参加高考的那些考生很多自己的孩子都参加了高考或者已经进入到了大学,而93年时的高考当时使用的是全国统一卷,总分制上和现在的750分制不同,有些省份是710分,有些事660分,而且考的科目数量也不同,有些地区考7门。

  而当时的江苏省高考总分为660分,也就是说怎么着也考不到660分以上,所以若是高考可以考到600分以上绝不亚于现在680-690分的水平了,而且当年只有本科非本科之分没有现在的一二本概念,但是可以看到不少老牌院校的分数差距并不是很大,比如从93年江苏省高考的理科本科院校录取情况来看,当时的南大进校分为540分,而东南大学则为505分,不少的江苏省内211院校的录取分也都维持在了500出头的样子,而像当时组建不久的苏州大学录取分却只有486分,并不算很高。

  而当时的南京邮电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分最低则达到了541分,最高分为586分,单单从最低分数来看比当年的南大录取分还要高出了1分,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除了因为院校的热度很高以外,和当时分数出来之前报名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没有太好的参与标准,很多人都是瞎蒙碰运气来填写志愿的,所以导致了像东南大学的录取分很低,而南邮录取分比南大还高的现象出现。

  但是在90年代当时的南邮实力其实在邮电类院校还是很强的,一直都有着“南邮北邮”的并称,当时没有实行211工程,其实北邮和南邮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可以看到,20多年过去了,北邮早已甩出了南邮几条街,但南邮的实力尚在。

  南邮十分幸运的在17年的时候成为了双一流院校,让人感到十分的欣慰,弥补了当年没有获得211称号的遗憾(当年江苏省内211太多,导致很多实力强校没有入列),但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看到没有A类学科,就算是该校的信息通信工程王牌专业也只获得了B+,使人十分的失落,南邮在学科评估中败北也说明了未来南邮还有很多路要走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