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学习指导

  

  《孔乙己》学习指导

  一、学法建议

  学习本课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

  第一,从课文本身去了解社会背景。找出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把故事反映的社会情况梳理成如下几个方面:

  1、阶级情况;

  2、科举制度;

  3、文化教育;

  4、世态人情。

  第二,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小说的主旨,要从孔乙己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扣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作品的主题,宜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孔本身的悲剧看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一方面,从众人对孔的取笑看病态社会的冷酷。如果偏执一面,都难自圆其说。

  第三,课文语言很耐咀嚼。一字传神的词语不少,学习时要深入钻研、反复揣摩、细心体会。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本质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的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指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自然环境指人物生活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孔乙己》的环境描写很独特。文章开头占用三个自然段描写咸亨酒店,为孔乙己出场做了铺垫。咸亨酒店独具风格:曲尺形的大柜台;随时温酒的方式;下酒的小菜——盐煮笋、茴香豆、荤菜;“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买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主顾则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这其中一长一短,一里一外,一荤一素,一坐一站,鲜明地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旧社会的缩影。小说第2、3段介绍“我”的职务,“我”的见闻,实际是写出封建社会那令人活泼不得的阴冷的一角:气氛单调、无聊,人与人之间对立、欺诈、猜疑、冷酷。孔乙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穿长衫”又“站着喝酒”的特殊地位,揭示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尖锐矛盾。孔乙己既不肯脱下长衫,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了,不肯与劳动人民为伍,又摆脱不了穷困潦倒的境遇,这就决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外,还多次描写人们的笑声。笑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同样是小说社会环境的续写。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笑声中演丑剧,最后他拖着断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消失了。鲁迅先生为什么用这样多的笔墨描写人们的笑呢?

  首先孔乙己自身可笑。他的容貌、服饰可笑,他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可笑,他在人前总是摆出读书人的架子,卖弄学问,假斯文,迂腐不堪可笑。他这样可笑,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灵魂,是封建社会造成的。

  “短衣帮”、“小伙计”、孩子们笑孔乙己,是对孔乙己迂腐、自命清高性格的嘲笑,这些人缺乏同情心,是麻木、不觉悟的具体体现。短衣帮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在劳苦无聊的生活中,拿不幸者的痛苦作为笑料来寻求一时的快乐。封建政治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在穷苦人中间也形成了一种隔膜、冷酷的心理状态,麻木,不觉悟,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这就深刻揭示了黑暗悲凉的社会。

  “长衫”客与“掌柜”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对受苦人的尖刻嘲弄,精神折磨。这些人由他们的阶级本性所决定。

  总之,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块笑料而已,这正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揭示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害人、吃人的本质。

  《孔乙己》中还有一段自然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孔乙己的不幸结局。这简单几笔的勾勒,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三、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特征的描写。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例如《孔乙己》中绝妙的肖像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孔己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上的人”,这一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孔乙己喝酒的方式及其服饰,表明孔乙己既不属于咸亨酒店里喝酒的“长衫”主顾,又不同于“短衣帮”,他介于两者之间,有其特殊的地位。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的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是他年老又潦倒落魄的标记。长衫“脏”,表明他懒,长衫“破”,写出他的穷困。透过这一肖像,我们可以了解孔乙己的处境及其生活状况。孔乙己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肖像描写,更直接预示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薄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封建制度不但毒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他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被封建社会吃掉是毫无疑问的。

  2、《孔乙己》的语言描写及其作用:

  理解语言描写及其作用。“言为心声”,语言通常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露。分析语言可以理解人物性格。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语言并不多,但极个性化,生动表现孔乙己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人们取笑孔乙己,他除了搪塞支吾、一副假斯文的样子,他最怕揭他的短,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至死不肯承认现实,明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却用“跌断,跌,跌……”的话语来遮掩事实。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茴香豆情节中的语言描写依然表现他自视有学问,有地位,同时也表现孔乙己善良的性格。

  3、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

  ⑴“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一个“踱”字活现了有钱有闲阶级的人们那种懒散、阔绰、傲慢而悠然自得的神态。

  ⑵“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这时拿钱买酒的得意神气,在柜台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取笑他的被打,取笑他的潦倒,这时他口袋里有几个酒钱,就要在他们面前显显阔气,也聊以自慰。九文大钱“排”出,我们都仿佛听到那叮叮作响的铜板碰击声。

  ⑶“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罩”字写出了贫困而善良的孔乙己在那群天真的要豆吃的孩子面前,死死护住他已经“不多了”的几颗豆的动作。

  ⑷“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摸”字描写出孔乙己拿酒钱时的小心深取的情状。他这时腿已断,比以前更加穷困,口袋里仅有这么点钱,所以他取出时慢而小心,口袋大,钱少,要搜索一番才能取出。以前“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气劲儿完全没有了。从“排”到“摸”,同是拿钱买酒的动作,但处境已变,动作也就不同,可见作者炼字的功夫与匠心。

   

  2018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市直属

  2017深圳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市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