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只为一名观众演出!《悬崖边的门》为何不走寻常路?

  原标题:只为一名观众演出!《悬崖边的门》为何不走寻常路?

  图说:《悬崖边的门》带来全新体验

  “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要把戏唱完。”戏剧界这句行话,突出了演员的使命和信念。可就是有就这么一出实验戏剧,导演、演员、灯光、道具、音响师等忙里忙外,同一时间只为1名观众演出。日前,由一群青年戏剧人联合制作的悬疑戏剧《悬崖边的门》,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内完成了这样一个“耗费成本”艺术实验,每场演出时长15分钟。

  由挠挠痒工坊出品,应照宜、陈垠州、马斯琪、陈晨、施韫泽等艺术家联合创作的悬疑戏剧《悬崖边的门》本月登陆艺仓美术馆。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演出,观众戴着眼罩和耳机,以第一视角,靠听觉、嗅觉和触摸来感知和构建周围的一切,让耳麦里的提示激发想象,开始独自冒险。

  本剧的编剧导演应照宜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她和制作团队把这个充满“新奇”的剧称为“声音剧场”——演出场地在推举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与镜框式舞台疏远、和时下年轻人热衷密室探险游戏更贴近。

  故事来自一场家庭谋杀,蒙眼后的观众将根据耳麦提示,在黑暗中做出推门等简单动作,故事的场景发生在想象中,作为全场唯一的观众,从客厅血迹斑斑的地板,挪移到芳草地和悬崖边,放佛全程目睹了一场家庭伦理的悲剧。此外,参与者还可以呼吸到不同的气味,焦味、血腥味、香水味,NPC角色会跟随剧情突然抓紧观众的胳膊,带来小小的刺激和紧张,观众会提心吊胆,更为投入地“看戏”。

  图说:参与体验的观众

  导演应照宜说,这是一场探索和冒险,写《悬崖边的门》时,思考方式和设计流程与传统的舞台戏剧完全不一样。在镜框式舞台中,舞美着重的是观众的观感,门的颜色、材质, 光打上去反射出的质感。但在声音剧场里,门的触感变得至关重要,还有远处的血腥味、身后的脚步声、雨水混杂着潮湿空气……这些在常规戏剧体验中被削弱的感受,在这里被放大,它们是全新的支点。 ”

  制作人陈垠州表示,观众进入这片空间,摆脱物理上的限制,在双脚紧贴地面的同时,大脑在云端漫步。也许前一秒自己正在春意盎然的大草原上和山羊追逐,后一秒突然的天灾让世界变成了冰冷的贫瘠之地……这些场景是观众自己创造的天地,是他希望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这场表演的人力成本略高于传统演出,所有观众实行1人1场的定时预约制,但排队的年轻观众还是乐此不彼。艺术爱好者在艺仓美术馆观展前后,愿意来体验全新的实验戏剧。(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