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健全四个机制推动构建乡村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大格局

  近年来,莱西市检察院按照最高检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司法引擎作用,积极探索协同保护新机制,推动乡村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

  融入家庭保护

  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针对农村多数地区隔代监护、教育理念陈旧等情况,着力强化家庭保护。

  一是出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施办法。《莱西市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获莱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该办法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做尽做”原则,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教体、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9部门协同履职,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作、社工参与、检察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监护干预体系。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和督促监护令,做好督促监护全篇文章。联合妇联、社工组织培训监护监督员、家庭教育指导师30余人,研发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程8个,标准化推进家庭教育多元化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是搭建家庭教育法治服务体系。联合6个基层组织和2个专业社工组织,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专项指导服务。对家庭教育共性问题,开展村居宣讲6次,帮助家长修正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已发现的问题家庭,开展“一对一”指导30余次,形成了“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跟踪回访”等工作模式,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家庭环境。

  融入学校保护

  健全乡村法治教育长效机制

  针对乡村学校法治资源相对薄弱等问题,将法治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校适当倾斜。

  

  一是组建专业化普法队伍。将农村中小学作为工作重点,选聘18名检察官担任20所乡村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重要节点进校园普法。促推学校建立完善预防性侵害、性骚扰、学生欺凌等9项工作机制,引导学校依法管理。

  

  二是建立因需普法机制。根据乡村中小学校普法需求、不同年龄层孩子的身心特点量身打造课程,更加突出自我防范、预防被侵害以及自身权益保护等普法内容,开展“订单式”普法17次,组织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线上视频课程14次,受众师生约3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监督。开展“让教室更温暖、让饮食更丰富、让运动更精彩”活动的同时,创新融入“让校园更安全”专项行动,就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识未规范设置易造成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职能单位在全市127所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周边进行道路安全全面排查,“一校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及时完善交通安全标识、设施20余处,促进配强重点时段执勤警力,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出行安全。

  融入政府保护

  健全“检政+社工”困境儿童寻访帮扶工作机制

  针对留守困境儿童普遍存在亲情关爱缺失、安全隐患重重、心理问题多发等问题,着力强化合作,发挥各方职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建立困境儿童保护工作联动机制。与市民政局、市妇联协作,摸底辖区留守困境儿童情况,充分发挥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等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一线优势,通过定期巡访持续关注留守困境儿童的监护、生活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监护不力、监护不当问题3件。

  二是建立困境儿童帮扶工作联动机制。依托5家社工公益组织,建立“检爱·关爱明天”工作站,通过开展课外法治小课堂,赠送法律书籍和学习用品、假期陪伴看护以及微心愿达成等措施,给留守困境儿童提供特殊关爱。

  

  三是建立基层未保工作者普法机制。以基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宣讲对象,联合民政部门、专业社工组织开展4场座谈会,覆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群体150余人,收集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线索7条。组织莱西市763名基础网格管理员分20批次前往莱西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推动网格管理员进一步了解未成年人群中潜在的危险隐患,切实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加强司法保护

  健全乡村留守儿童保护救助机制

  针对因案致困、因案致贫现象,联合相关部门健全乡村留守儿童保护救助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协作。建立内部线索移送制度,刑检部门将2起因父母服刑导致未成年人子女无人抚养的案件线索移送未检部门办理,妥善解决了监护监管事宜,实现对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保护。

  二是建立外部联动救助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效果互促的工作平台,将救助范围拓展至司法过程中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五失”儿童等特殊被害人群体。落实“一案一策”,联合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向未成年人提供经济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情感抚慰以及督促落实监护责任等多元救助。

  

  三是建立医教结合工作机制。联合公安、市妇幼保健院在农村成立了“一站式”办案中心和观护帮教基地,在满足“一站式”办案的同时,为处于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期内的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协助导诊、信息登记等社会公益活动,解决了农村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不足难题,建立起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协同的工作体系。

  原标题:《青岛莱西:健全四个机制推动构建乡村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