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幻想的翅膀(五洲茶亭)

  

  1906年,世界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在爱迪生工作室诞生。此后近110年来,随着动画技术、电脑科技的发展,动画片从略显粗糙的二维手绘黑白默片,蜕变成色彩明丽、声光俱佳的三维电脑动画电影,一代又一代儿童在动画世界里展开幻想的翅膀,感受快乐,感受美好。

  这个炎夏,《生命之绘——迪士尼经典动画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300多张迪士尼原创动画手稿如同一部简化的动画发展史,连缀起时间,也唤起每个观看者的童年回忆。从上映于1928年、奠定米老鼠经典形象的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到1994年大热的动画电影《狮子王》,人类视觉幻觉所产生的“似动现象”使一幅幅二维动画在荧幕上“运动”起来,创作者的灵动想象最终令动画角色在观看者的心中“运动”起来,或焕发童趣,或激动人心。

  动画片是成年人用幻想“重构”的现实世界,也是儿童漫游真实世界的地图。在想象力的引领下,友谊、家庭、勇气和爱,这些人类珍视的价值借由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演绎,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讲述,令孩子们聚精会神,如旅行者般进入动画世界,体悟现实世界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哲理。动画片天真烂漫的视觉形象和简单清晰的幽默表达也使一些悲伤沉重的主题变得轻松,符合儿童心理,更易被理解接受。

  动画片《狮子王》备受孩子们喜爱,它改编自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原剧底色阴沉,老国王的鬼魂徘徊不去,王子哈姆莱特一再延宕复仇,心理活动错综复杂。而《狮子王》则一扫阴霾,全部角色由动物出演,故事得到简化,壮阔的非洲草原景色和大气磅礴的配乐使之具有史诗般的壮丽色彩,影片意义也更加明确,便是沃尔特·迪斯尼常说的那句“我人生中遇到的所有逆境、困难和障碍,都使我变得更加强大”。

  并非只有儿童在动画片中寻得勇气,成年人也能够在其中找到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重获战胜困难的力量。迪斯尼1942年出品的《小鹿斑比》(见下图)是一部展现爱与温馨的作品,描绘出森林的和谐和动物的善良。出人意料的是,小鹿斑比竟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有着不解之缘:据二战期间负责给丘吉尔放映电影的约瑟佛记录,当时丘吉尔鼓舞自己的方式就是观看这部动画片。

  动画世界虽然是现实世界的“倒影”,却不能是空中楼阁,想象力的驰骋要以文化内涵和精湛画艺作为支撑。追根溯源,迪斯尼多部动画影片均以各国经典文学作品为蓝本:《森林王子》改编自曾折桂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迪亚德·吉卜林的小说《丛林故事》,《钟楼怪人》则脱胎于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而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要算是1998年上映的《花木兰》了,这部动画片改编自我国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当英气逼人又娇俏可人的“美版”花木兰在大荧幕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时,中国观众从小吟诵的诗歌主人公跃出纸面,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形象出现在眼前。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动画改编,也体现出迪斯尼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与重视。

  在绘画风格和技巧方面博采众家之长,则能令幻想中的动画角色、动画情境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华裔画家黄齐耀被称为“斑比之父”,他寥寥数笔勾勒出深具中国古典山水画神韵的草图奠定了《小鹿斑比》缥缈空灵的意境,令其在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中脱颖而出。《木偶奇遇记》的成功则离不开瑞典裔艺术家、儿童图书插画家古斯塔夫·滕格伦的贡献,他将北欧艺术风格融入其中,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旧世界欧洲风貌和魅力”,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象。

  今天的三维动画多依靠电脑制作,运用运动捕捉技术,强调精确高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绘艺术的没落,迪斯尼动画研究所总经理玛丽·沃什说,手绘仍是迪斯尼要沿袭下去的艺术特点。是啊,望着一幅幅经年日久略略泛黄的动画手稿,飘逸的笔触流露出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日新月异的电脑技术只是一袭新衣,无穷的幻想力才是动画片的精神内核。展开幻想的翅膀,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这里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奇境”的大门。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