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
今天一大早查到了第二个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的消息,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人,教育相关知识我应该是考核过关啦。那,想成为未来的健康管理师,给予社会群体与个人健康教育,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分为四节,分别是: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三节健康传播,第四节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本章最大的特点是:一直到第三节,内容都比较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
第四节略微抽象,并且所有重点内容都与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提出的PRECEDE—PROCEED模式有关,建议背诵本节内容前了解一下教材P143最下方相关背景知识。综合评判,难度指数:一颗星。
2.说说细节:第一节中: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宜通过表格对比记忆。
第二节中:"知信行”模式与健康信念模式可对比记忆,并且文段下方的图示概括性非常好,搭配内容理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节中:PRECEDE-PROCEED模式中,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可利用记忆技巧:前(倾向因素)、中(促成因素)、后(强化因素)来记忆。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分类因教材描述的侧重,容易忽视形成评价的存在,造成认知偏差,需特别注意(我已总结好,请参照思维导图或文字重点-问题+答案版进行记忆)。
1.健康教育含义 2.健康促进含义 3.健康促进活动领域 4.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1.“知信行”模式实质含义 2.健康信念模式 3.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影响因素 4.自我效能理论含义 5.自我效能提升途径 6.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内容
1.传播的基本要素 2.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 3.人际传播概念(含义、形式)、特点 4.大众传播的特点 5.大众传播材料的制作程序 6.常用人际传播形式 7.针对个体、群体的传播材料 8.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 计划设计步骤 2.计划实施阶段的工作 3.计划的评价(分类、方案)
一、健康教育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健康促进含义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三、健康促进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3.增强社区的能力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知信行”模式实质含义
1.“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i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
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有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三、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影响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易感性、严重性(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效益。
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
3.自我效能: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
4.提示因素
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传媒的疾病预防和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
5.社会人口学因素
个体特征:年龄、性别、民族、人格特点
社会阶层、同伴影响
个体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
四、自我效能理论含义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五、自我效能提升途径
1.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 2.他人间接的经验 3.口头劝说 4.情感激发
六、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内容
1.没有打算阶段 2.打算阶段 3.准备阶段 4.行动阶段 5.维持阶段 6.终止阶段(成瘾行为的行为改变)
一、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与讯息、媒介渠道、受传者、效果
二、拉斯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
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三、人际传播概念(含义、形式)、特点
含义: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形式: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特点: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四、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5.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五、大众传播材料的制作程序
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 2.制订计划 3.形成初稿 4.传播材料预实验 5.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 6.监测与评价
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
讲课、同伴教育、演示与示范
七、针对个体、群体的传播材料
1.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传单、折页、小册子
2.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宣传栏、招贴画或海报、标语和横幅、DVD
八、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 2.广播/电视
一、 计划设计步骤
1.需求评估(健康教育诊断) 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3. 制定干预策略 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A 健康教育诊断包括: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确定优先项目。
行为诊断的程序: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PRECEDE-PROCEED模式中,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动因因素、前置因素)、促成因素(实现因素)、强化因素(加强因素)。
记忆技巧:按照前(倾向因素)、中(促成因素)、后(强化因素)来记忆。
B 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
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
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目标应能够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Who-对谁、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多长时间实现、Where-什么范围、How much-变化程度。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可以将具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认知目标四类。
C 制定干预策略分为三方面:1.教育策略 2.环境策略 3.政策策略
二、计划实施阶段的工作
1.制订实施的工作时间表 2.实施的质量控制 3.组织机构建设 4.实施人员培训 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三、计划的评价(分类、方案)
分类: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效应评价——近、中期;结局评价——远期)
效果评价方案:
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比较 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3.随机对照实验(添加) 4.简单时间系列设计(无对照组) 5.复合时间系列设计(有对照组)
看到这里,我们第六章就学完了,爱学习的小可爱们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自己有帮助的话,记得留下你们的点赞呦,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