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不能只拼硬件

      目前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多为大众化服务,例如社区治安、环境绿化等,这些服务涉及的居民面最广,投入效果最明显。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有了更高的专业化服务需要,如文化娱乐、养老助老、亲子活动等,这些是目前社区公共服务所欠缺的。

   

      作为海口福祥家园小区业委会主任,陈新计划将今明两年的公共收益用于在小区内建设一处儿童活动中心。“小区400多户,小孩子特别多,却没有一处儿童游乐设施,建设一处儿童活动场所是全体业主的心声。”陈新说,不仅他所在的小区没有,附近很多小区、社区也没有公共儿童游乐设施设备。

   

      此外,很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偏离了成立的初衷。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室,本是一个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场所,但多名居民表示,自家老人去健康教育室听讲座后,将养老金都花在购买讲座“推荐”的保健仪器和保健品上,有的仪器售价甚至近万元。

   

      走访时,记者还发现不少挂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经营不规范的现象。例如,位于成都的一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招牌竟和小旅馆、成人用品店的招牌挤在一起,通道闭塞狭窄,院落破旧不堪。该社区老年人家属表示,家里老人在这个日间照料中心里购买的羊乳粉、牦牛酸奶粉、贴牌假茅台酒,单价均达几千元。

   

      目前一些新小区虽然空地较多,但服务配套也普遍不足。例如养老、托幼等,需要专职人员管理,需要义工等帮忙,才能较好地提供服务。后续还涉及招人、监管、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办得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政府只是把社区服务定位在办理证件等简单事项上,但对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不够重视,保障不足;一些城市社区在硬件投入上舍得花钱,但对提升软件服务水平兴趣不大;还有的官员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意上心,但对社区内具体而微的服务项目不闻不问。

   

      专家表示,社区服务与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关系密切,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一方面在场地、人手、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动员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社区居民等广泛参与,使社区成为一个身与心都能够安放的地方。

   

      (《半月谈》2019年第15期 丁怡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