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七夕節為何不敵外來情人節?

  

  

  2月14日,清遠迎來了2015年的西方情人節。與“七夕節”相對冷清不同的是,西方情人節在清遠備受熱捧,鮮花熱銷,咖啡廳爆滿。

  傳統文化為何敵不過西方浪漫?有民俗專家認為,傳統“七夕節”缺少一個為眾人所熟知和認同的“節日標識”。如提到西方情人節,大家就會想到玫瑰花、巧克力﹔提到端午節、中秋節,大家就會想起粽子、月餅等,這些“節日標識”能提高大家的參與熱情,而“七夕節”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能引起大家共鳴的標識。

  現狀

  西方情人節在清遠受熱捧

  無論何時,鮮花都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浪漫角色。2月14日,清遠各大花店早已花香滿溢,一束束“情意綿綿”的鮮花在店門口一字擺開。為了搶佔市場,有的花店工作人員甚至提前將鮮花搬上了街頭,手捧多束玫瑰花沿街叫賣。

  據一商戶介紹,幾天前他們店裡就開始備貨,希望能應對情人節之需。和往常一樣,鮮花價格隨著情人節的到來水漲船高。玫瑰花情人節前一天5元一枝,到情人節這一天已賣到15元一枝,有的花店甚至叫價20元一枝。該商戶表示,他們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城區一般要加收5—10元的服務費,“如果是平時,我們一般會免費送貨,但情人節特別一點,因為買花的人多。”

  和鮮花市場一樣火爆的,還有充滿浪漫情調的咖啡店、西餐廳。清城區連江路一家咖啡店工作人員表示,情人節來店裡消費的客人相對較多,“我們這需要提前預訂,怕到時候沒有位置。”

  趨勢西方情人節日益同"化

  曾有人這麼概括,“西方情人節浪漫,中國七夕節唯美”。那麼,在清遠年輕人心目中,這兩個節日孰輕孰重?筆者針對80后、90后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超六成受訪者認為中國人應該過七夕節。不過部分人坦言,由於七夕節並沒有太多節日活動,在現實中還是傾向於過西方情人節。

  調查顯示,有過半的清遠80后、90后既過西方情人節,也過中國七夕節。他們認為,不管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節日,都能讓他們在這一天留下美好回憶。超六成的80后、90后表示,作為中國人,應該支持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認為過七夕節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筆者了解到,相比七夕節缺少一個具體的“符號”,西方情人節的“符號”日益被商家們放大,並賦予更加深刻的意義。1朵玫瑰代表一心一意,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99朵玫瑰代表長長久久……玫瑰花語,巧克力物語,都與愛有關。然而,關於“七夕”這個中國式情人節,卻缺少被大眾認可的標志性符號,這也難怪人們在慶祝中西方情人節時方式並無二致。

  探析傳統文化為何敵不過西方浪漫

  盡管牛郎織女的故事美麗浪漫,具有強烈的中國色彩,盡管有人一再提倡“不過洋節,要過就過中國節”,但想用七夕節來抵御西方情人節,顯然並非易事。

  部分市民覺得,現在節日太多,“過一個節就要買東西,平民老百姓哪裡承擔得起?有這個錢還不如去買些其他東西。”還有市民表示,七夕情人節的慶祝方式與西方情人節基本相同,並沒有被賦予特別的形式和內涵,過起來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個人感覺,七夕情人節缺少內涵。”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市民張先生表示,他發現市場上有關於七夕的商品,都是千篇一律缺少個性,“你看看那些廣告,絕大部分就是打個折送件東西,有的根本和七夕沒什麼關系,也沒有文化內涵可言。”他認為,商家應該多挖掘一些傳統元素,讓年輕人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民俗專家表示,西方的情人節是一個簡單的紀念愛情的日子,但在中國它卻充斥著復雜的含義。不少商家在情人節這一天大肆炒作、大發浪漫財:一枝玫瑰已不能代表“一心一意”,999朵才是“天長地久”﹔普通的紅玫瑰已毫無心意,300元一枝的人工“藍色妖姬”才是愛情的象征。各式各樣的套餐價格也貴得離譜,有些電影院甚至推出了“浪漫情侶專場”,情人節變成了奢侈日,男人的荷包也“大出血”。因此,在情人節這一天商家過得比情人還要快樂,情人節已變成了“物質節”。

  此外,商家渲染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的西方情人節在到來之前,商家就形成了龐大的輿論宣傳攻勢,推出各種各樣的與情人節相關的促銷活動,把情人節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時,社會人群把新鮮當有趣,把新奇當刺激,客觀上促進了西方情人節的紅火。而中國傳統情人節則缺少新鮮新奇的噱頭,無法構成對戀人們的吸引。▉

  ■延伸閱讀

  清遠瑤寨的特色“情人節”

  三排瑤寨是連南極具特色的瑤寨,它位於連南縣城南部11公裡處風光綺麗的三排山脈的半山腰上。排瑤“情人節”在每年春節初二至初四,是排瑤一個特別有情趣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各山寨的未婚男女都盛裝打扮,興高採烈地匯集到一個俗定的山坡上,嬉鬧、對歌,無拘無束,縱情玩樂。

  節日期間,小伙子可以隨意用“戈幫”(一種用深山裡砍來的小竹子制作的劈啪筒)追打自己相中的姑娘。一些美麗而勤勞的姑娘,往往引來一群群小伙子的追打,而姑娘則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小伙子。當小伙子打戈幫時,姑娘不喜歡他,就用頭帕或花傘擋住﹔如喜歡,則站住讓他打。兩人相識后,就雙雙走到樹蔭下、花叢中,逗趣取笑,對唱情歌。

  兩人通過對唱了解情況,建立感情后,姑娘就送一隻繡花袋給小伙子,而小伙子回送一副銀質的項圈或手鐲給姑娘,作為戀愛的信物。“情人節”期間,未婚男女可以不受家庭的約束,自由地到山坡上對歌敘舊,互訴思念之情,別人絕不能干擾和非議。節日過后,這種婚外戀的相會又被禁止。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為“開禁節”或“玩坡節”。這種獨有特色的風俗,至今仍在排瑤地區流傳。

  ■記者觀察

  “中國式情人節”何時能有“中國味”

  2006年,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筆者採訪得知,有市民希望過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但卻不知道怎麼過。從事教育工作的王小姐說:“現在過七夕情人節很流行,也是情侶們表達愛意和升溫感情的一個好時機。但現在的七夕情人節無外乎還是玫瑰、巧克力或看電影,沒有什麼新意,更沒有‘傳統符號’。”

  “現在很多年輕人更注重西方情人節,而年輕人又是鮮花消費的主力。”新城一家花店的老板娘鄧女士說,自己做鮮花生意已經有10多年了,一直以來,都感覺七夕節生意不如西方情人節。

  大部分打算過七夕節的市民,在過節的形式上大都是照搬過西方情人節那套,很少有人會做一些七夕民俗的節目。而商家們推出的七夕節活動,也大部分都是“克隆”西方情人節的活動模式,主打的商品也大都是鮮花、巧克力、毛絨玩具和鑽石首飾等。

  市民心中本就對“七夕節”知之甚少,所以隻能照搬西方。不少專家認為,現代人對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的了解和認同需要一個過程。政府應該做一些文化上的開發,通過各種人們感興趣的方式,讓大家更了解節日的來源和過節的意義。而商家們完全可以推出屬於傳統特色的商品,這對全社會民俗的還原與傳承將起到重要作用。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