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小學生別過情人節

  2月10日,某報載文《美國小學生也過情人節》。文中詳細講述情人節的由來、玫瑰的花語以及巧克力的含義,還說美國的情人節不僅是情侶專用的節日,學校老師會趁機給孩子講述這個節日的壯美故事、引導孩子們去“愛”別人……

  媒體刊載這樣的應景文章,在導向上多有不妥。如此美化式傳播,定會為已經過熱的“洋節熱”火上澆油。對於這種不顧社會效果、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亮張紅牌。

  且不說這個節日的由來有著十分明顯的宗教色彩,也不論“情人”二字在漢語中的特殊含義,就說讓心智各方面都沒有成熟的孩子早熟、過早社會化這一個理由,就足以得出讓“小學生就過情人節”不值得提倡的結論。倡導愛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真沒有必要讓小孩子也湊這樣的熱鬧。孩子們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但在哪個年齡段、完成與那個年齡段相匹配的社會化進程才是科學的、有益的。

  毋庸諱言,如今不少孩子的社會化程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年齡。穿著打扮過於暴露,嘴裡唱著你情我愛的歌曲,動不動就模仿成人的舞蹈,幼兒園的小孩子就有了男女朋友……今年早些時候,某衛視的一檔節目竟讓5歲心算神童的“老婆”出鏡令觀眾嘩然。中國的電視、電影、網站、紙媒不分級已經對孩子們產生了巨大影響,再如此“指名道姓”地對孩子進行誘導、誤導,其后果不堪設想。這對孩子、對社會都是極不負責的表現,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過分地抗拒“洋節”既不妥當、也不現實。但不顧國情、不顧實際,倡導些所謂新潮的做法,對孩子們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對於以成人為受眾的傳播內容,不能一股腦兒傾瀉給孩子們。對於舶來品,社會、學校、家長應該積極加以引導,媒體更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才是,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時尚與前衛。鐵錚(北京 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