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能賣廢棄農膜,省事又環保

  核心閱讀

  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意義重大。

  在寧夏、江蘇、重慶、四川等地,依托各種科技手段,春耕生產正變得更加綠色、環保、高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6日 11 版)

  水流帶著肥料從滴灌帶進入土層之下,直入根系﹔“紅絲帶”在桃樹間飄揚,保護著水蜜桃﹔一張張農用地膜正被回收再利用﹔經過處理的沼液通過田裡的黑色管網自動噴洒……作為中央一號文件中的重要內容,農業綠色發展已經在春耕生產中得以充分體現。

  在寧夏、江蘇、重慶、四川等地,記者在田間地頭看到,這些綠色、環保、高效的科技手段,已經成為春耕中的一抹亮色。

  “家門口就能賣廢棄農膜,省事又環保”

  田間,趙學元彎腰扯起農用地膜堆在一旁,隻見綠油油的茄子秧露出頭來。

  趙學元是重慶市銅梁區坪漆村村民,他正將收集的地膜送到村回收點。“等過幾天育秧地膜揭了,記得也送過來喲。”回收點工作人員楊冰一邊將地膜過秤,一邊叮囑他。

  “以前,這些地膜賣不出價錢,自己也沒辦法處理,隻能掩埋或者焚燒。”趙學元說,“現在,家門口就能賣廢棄農膜,省事又環保。”

  眼下春耕正忙,前來賣地膜的農戶絡繹不絕。村民把廢棄農膜送到回收點,楊冰統一打包后運到鎮上,再集中到區裡中轉站分揀,最后運往塑料制品廠加工成塑料顆粒,重新利用。

  除了坐等“收貨”,楊冰他們還開著三輪車主動到蔬菜基地、農戶家中回收,看到田間路邊廢棄的地膜也會撿拾收集。

  近年來,銅梁區構建起區—鎮—村三級廢舊農膜回收儲運體系,引導農戶、中間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撿拾或流動收購廢棄農膜,在277個村和涉農社區設立再生資源回收點,實現農村全覆蓋。

  “通過積極引導,讓群眾自覺撿拾、交售廢棄農用地膜,不僅降低了春耕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地膜對土地面源和環境的污染。”銅梁區供銷聯社主任張桂生說,多種形式的宣傳讓群眾了解廢棄農膜的危害性以及農膜回收的重要性,村民的觀念逐漸有了變化,越發積極主動交售農膜。

  今年以來,銅梁已回收260噸廢棄農膜,為農業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