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大學,不同觀念引熱議——孩子,該拿什麼來愛你?

  前不久,復旦大學00后新生向父母借錢上大學備受社會關注,為此,網友“吵翻”了,有人點贊家長做法,認為學生有擔當﹔也有人質疑“這樣還有所謂的親情嗎”。與之截然不同的是,某大一女生因向母親要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被拒絕后,在網上發帖吐槽母親小氣,成為熱搜話題,這也引發外界對“大學生巨嬰”的擔憂。專家建議,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適度放手,給孩子成長“留白”。

  故事 00后另類入學成“網紅”

  開學之際,復旦大學00后新生曾健宇火了。今年暑假,通過做家教掙得了3000余元的學費,由於不夠,他選擇向父母借部分來支付學費。與大多數同齡學生的學費由父母承擔不同,這一另類的入學方式讓曾健宇成了網紅。問及背后原因,曾健宇說,父親曾跟他說過,18歲以后的費用隻能“借”給他。

  對於父母的做法,曾健宇並沒有不滿,他對自己的未來開支有清晰規劃。他介紹,高中后他便開始自學管理課程規劃支出,未來打算大學做程序開發掙生活費。

  該做法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贊成,認為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愛你不是什麼都應該給你,成年后要學會承擔!”也有網友提出異議,認為學生的主業應該是學習,如果忙著賺錢耽誤了學習時間,容易導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有網友認為,父母不給孩子支付學費,會導致親情淡漠。

  與曾健宇不同的是,一名大一女生因希望母親每月給4500元生活費遭到拒絕后,她委屈地發帖吐槽“母親給的生活費太少了”。她在帖子中寫道,母親在她高中時特別大方,交4000元、6000元的補習費眼睛都不眨下。現在,一年大學學費加住宿也才3萬元,母親認為她在學校一個月花不了4500元,最后隻給她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到了月底就要去吃食堂”……她吐槽道。

  這也引發了一些父母的共鳴,一位網友介紹,當他和妻子拒絕給孩子購買高檔筆記本電腦、昂貴手機時,孩子竟振振有詞地說:“其他同學都花這麼多,你們為什麼不能給我?”懟得他們啞口無言。

  走訪 部分學生有獨立意願但不敢嘗試

  近日,記者來到岳麓區桃子湖附近大學城隨機採訪,有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與曾健宇一樣有獨立的意願,但因兼職工資不高、學習時間難以得到保障等,隻能望而卻步、不敢嘗試。不過,也有少部分受訪者選擇了挑戰。

  走訪當天中午12時,在湖南師范大學體育館剛參加完軍訓的一大批新生涌入臨近的一條美食街,而該校AI界面設計2019級大一新生聶同學跟著忙碌起來。將菜從廚房端出,再遞至同齡大學生的餐桌上,工作時間裡,聶同學不斷重復著同一動作。直到所有顧客散去,她才有閑暇坐下來接受記者採訪。她說,半個月前,自己參加完軍訓后便和同學在學校附近一家餐館找了份兼職。工作時間比較靈活,中午和下午各1.5小時,並且中餐和晚餐全包。按照全勤來算,她一個月能獲得1080元的收入,這遠遠低於目前大學生1500~2000元的每月平均生活費。對此,聶同學告訴記者,“工資雖不高,但意義重大,因為18歲成年后,能靠雙手養活自己,就是我最大的收獲。”說完,她得意地透露說,開學一個多月了,還未向父母索要任何生活費。

  “父母不可能一輩子在身邊幫助我們,作為一名成年大學生,不應繼續啃老!”對於如何平衡學習和兼職的關系,聶同學表示,大一學習任務不重,可靈活安排。

  建議 父母要給孩子成長留白

  根據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父母撫養孩子的義務到孩子18周歲截止。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也明確指出,孩子超過18歲,尚須父母履行撫養義務的情況,僅有兩種:第一,孩子尚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第二,孩子非因主觀原因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這就表明,父母並沒有必須供成年子女上大學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在這一點上,即便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不少大學生也是通過課余打工或銀行貸款來解決學費問題。

  不過,法律規定雖然如此,但在重視親情的中國,許多父母寧願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給他們創造優越的成長環境。還有的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時,便將為孩子買房、買車納入人生重要議程。

  “作為中國的父母,感覺沒完沒了。”市民萬先生感慨,供完孩子上學,還要為他們的婚姻大事操心,等他們結完婚后,父母還要繼續幫帶孫子。然而,令人心寒的是,父母的無私奉獻或許換來的不是子女的感恩,而是理所當然地繼續享受父母無止境的付出,嚴重一點的成為“巨嬰”。

  作家武志紅在《巨嬰國》這樣定義巨嬰: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他們具有依賴、自私的特質。其背后的形成源於父母的溺愛和包辦一切,“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他認為,要避免孩子淪為“巨嬰”,父母應當適度放手,給孩子成長留白。

  “人們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卻很少有人意識到,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潑墨,而恰恰是該給孩子多一些留白,讓他們自由發揮。這人生的留白裡,沒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過分干預,卻又在不經意間讓孩子知道怎樣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和自然相處,讓我們的孩子帶著愛,更加從容地長大、成人。我們常說對孩子是永遠放不開的愛和牽挂,但其實最好的疼愛,是把手放開。” 武志紅表示。

  開福區四方坪小學校長浣潤姣建議,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多些陪伴,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物質上,而是要不斷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