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彈轟炸日本第一人”的遠征傳奇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月光如輝,日本長崎的街頭如往常一樣平靜。日本軍政官員正入夢鄉,有些還酒酣耳熱,突然警報響起,全城熄燈。漆黑一片中,莫不驚慌失措,抱頭伏地有之,被頭裹身有之,鑽進馬桶間有之,跳進井裡躲藏亦有之,一式地屏息斂氣,狼狽至極﹔入睡了的長崎居民,來不及披衣,相繼逃出房屋。滿街、滿巷、滿村、滿市,都擁塞著慌亂竄逃的人群。

  驚惶未定的日本軍民惶惶不可終夜,驚嚇至天明。他們萬萬沒想到,炸彈並沒有如約而下,從空中飄落下來的卻是紙質傳單。

  一位壽司店老板拾起幾張紙片,上面印著:“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變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

  這麼多傳單是從哪裡來的?

  這就是中國對日本的“紙彈轟炸”事件。1938年5月19日晚,中國空軍越洋空襲日本,投下百萬紙彈后凱旋。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陣營對日本本土進行的首次空襲。當時,宋美齡專門為此次行動起了個名字,叫“人道遠征”。

  “領銜此次遠征的,是崇明籍空中驕子徐煥升,也就是我的父親。”徐煥升的長女徐蓉蘭說。

  美國《生活》雜志曾評選刊登了二戰中聞名於世的12名飛行員的照片,其中就有擔任這次“紙彈轟炸”行動的隊長徐煥升。該雜志明確指出,“徐煥升是先於美軍杜立德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

  慷慨請纓

  自組空軍遠征隊

  “父親為人謙遜,頗有儒將風范,他不喜張揚,不會主動和子女講起過去的事。”徐蓉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

  徐煥升的大女婿王大森也說,“我們問他,他也不多言。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徐煥升的謙和有禮,不僅家人常念在心,他的戰友亦交口稱贊。老戰友曾回憶,合影留念時,請他在第一排中間位置,他一次次辭謝,堅持坐或站旁邊、后排。

  “堂兄從不提他當年的壯舉,為官低調而清廉。”徐煥升的堂弟、現已90多歲的徐方說,當年他曾投奔過任空軍第一聯隊司令的徐煥升。原以為堂兄當上了司令,住的是豪華宅邸,哪知只是臨時的公房,不起眼的房屋、平常不過的家具,吃的也都是飯堂的家常便飯。

  僚屬、親朋敬佩之余,用“隻有成熟的稻穗是低垂的”贊揚徐煥升。當年由他安排先行轉移的軍官,仍感念其“戰必爭先,退必居后”之高尚風格,贊他足為“現代軍人效法之楷模”。

  緘默、低調,掩不住當年的豪情與壯舉。“戰必爭先”要從徐煥升的主動請纓說起。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武漢成為國民政府的政治軍事中心和作戰物資主要集散地。日本空軍加緊對武漢實施空襲和轟炸,並到處狂轟濫炸,整個中國大地硝煙一片。

  《大公報》 曾這樣寫道:“敵派飛機到我后方各處,對我無防御城市之人民,任意轟炸,破壞文化機關,殘殺我醫院之病人,我全國上下人士,莫不切齒痛恨。”

  當時,有人主張派飛機去轟炸日本,以血還血﹔有人認為不能冒險行動,中國空軍314架作戰飛機,經淞滬會戰、南京戰役已損失慘重。

  1938年3月,匯集各方意見后,蔣介石制定《空軍對敵國內地襲擊計劃》,決定在5月中旬派空軍突襲日本,但不投炸彈而擲紙彈,即“散發傳單”。

  “當時中國的空軍力量太弱,投放傳單揭露日軍侵華暴行,以喚起日本民眾反戰的覺悟,這在其本土造成的影響會比少量炸彈更大,也顯示我中華民族不濫殺無辜之德威。”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瞿駿認為,紙彈轟炸戰略是改軍事戰為輿論戰,意在用人道主義回應日本的侵略,以贏取世界各國的聲援,故稱“人道遠征”。

  彼時,情勢對我方並不利。瞿駿分析說,日本本土防空戒備森嚴,部署了大量戰斗機和地面防空部隊。而中國空軍裝備的飛機中航程最遠的也不足1000公裡,又無合適的戰斗機給轟炸機進行護航,“這樣去日本執行空襲任務,等於‘赤手空拳’。”

  當時能做如此遠距離飛行的飛機隻有“馬丁139WC”一種機型,且僅有的兩架馬丁機都在外國志願飛行員手裡。考慮到設備與技術的欠缺,國民政府准備聘請外籍飛行員執行。

  “有個外國上尉飛行員答應了,不料他卻以白人性命珍貴為由,開出10萬美元的天價!”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崇明文史研究會副會長陸茂清說,幾經權衡,國民政府決定,改由中方飛行員來執行。

  “得知此消息,父親主動請纓,那年他30歲。聽說那時父親還在發熱,生著病,卻一心想著去戰場。”徐蓉蘭說。

  出生於崇明廟鎮和平村的徐煥升,在家族人眼中,是聰穎好學的榜樣。他18歲從崇明中學畢業后報考醫大,后來棄筆從戎,投考中央軍校交通大隊,兩年后被選送至中央航空學校受訓,以品學兼優奉派留洋,先后在德國、意大利航校深造。

  留洋之前,徐煥升曾回鄉看望母親等家人。陸茂清翻出了當年的 《新崇報》,“報社訪員專程採訪了這位崇明老鄉,稱他‘學識豐富,才力過人’,此君真有點眼光,給徐煥升下了 ‘吾崇未來之軍事人才’的定論,以此為報道標題,不想預言成真。”

  1934年徐煥升學成回國,先在航空教導隊擔任教官,不久調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任蔣介石的座機駕駛員。

  當時已是空軍中尉的徐煥升不守著安穩,甘冒風險、主動請纓去空襲日本,這在徐方看來,並不意外,“座機駕駛員穩定是穩定,也有前途,卻不符合堂兄原來的想法。他認為,年輕人不能隻求安逸、穩定,要有流血報國的精神。其實早在請纓之前,堂兄已請求決戰前敵,一直等待著機會。他肯定是要上陣殺敵呢!”

  當年這位氣宇軒昂的空軍青年軍官,是航校高材生,出洋深造過,飛行技術拔萃,其勇氣和技術正是領銜“人道遠征”的不二之選。

  很快,徐煥升的自薦被批准。之后,他奉命與選拔出來的另7名優秀飛行員組成這支遠征隊:1403號長機由正駕駛徐煥升、副駕駛蘇光華、領航劉榮光、通信員吳積沖駕駛執行﹔1404號僚機由正駕駛佟彥博、副駕駛蔣紹禹、領航雷天春、通信員陳光斗駕駛執行。

  厲兵秣馬

  出征之前寫遺書

  八勇士集結於成都的鳳凰山機場,由隊長徐煥升帶領,展開了緊張的戰前訓練。

  高度保密之中,遠征隊幾乎每天晚上升空演練,試驗戰機的全載重量與續航能力,熟悉越洋飛行的儀器使用,掌握夜間無線電定向航行,一次又一次模擬投彈……

  “隊長飛行經驗豐富,對我們言傳身教﹔他人很好,待我們像兄弟一樣。”當年遠征隊的僚機通信員陳光斗,今年已是101歲高齡,憶及往事,依然激動。

  戰友傾服他的專業技能。有人曾這樣評價徐煥升,“在德國學飛行的嚴格訓練,使他的飛行技術奠定了優異的成績,尤其是海洋飛行更是他所擅長,東征日本就是道地的海洋飛行。”

  策劃轟炸方案時,困難重重,徐煥升充分發揮其所長,在空襲之前完成了一系列准備。馬丁機上沒有定向儀,夜間飛行要靠它來確定航向。經他協調,從中德合資的一架運輸機上拆下定向儀,移花接木至馬丁機。

  兩架馬丁機還有個先天的毛病——航程有限、挂彈量低。據專家介紹,這種飛機配有兩台775馬力的發動機,最大速度為343公裡/小時,航程為900公裡。“全程恐怕會超過這個數字,安全返回有困難,有人建議先返回舟山加油,但敵機極有可能追擊。”陸茂清說,為了增大航程,徐煥升對飛機進行了改裝,把轟炸機的炸彈艙改裝為一個大型的油箱。

  徐煥升還邀集了幾個電信好友,設計了一套陸空定向電台連鎖網,以彌補無線電導航的欠缺。為了保密,他還指令戰友專門編制了一套電文密碼,據說這屬中國空軍的創舉。

  其間,投放的傳單也已擬好,傳單內容即由郭沫若和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亙用中日雙語寫的“告誡”(見文章開頭),除了這個告誡之外,還有《告日本工人書》。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遠征隊還在期盼一個好天氣。

  “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飛行員隻能依靠目視飛行、導航。所以,對日本轟炸就須選擇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陸茂清說。

  5月正值長江流域梅雨季節,氣候變幻莫測,我方又無日本本土氣象資料,隻好逐日抄錄東亞各地氣象報告進行推測。

  按原計劃,出征時間定在5月中旬的最后幾天,可借后半夜的晴朗月色飛行。“不料好事多磨,連日陰雨。父親憂心如焚,等待著時機。”徐蓉蘭說。

  出征之前,遠征隊隊員曾被召見,征詢其意見,“可再考慮一個小時,做最后答復。”八勇士點頭應諾。

  “我們都是命提在手裡的,沒考慮過危險和生死,能參加就覺得光榮,不會貪生怕死,因為害怕家人擔心,沒有告訴家人。”陳光斗說。

  “父親和戰友們認為任務太危險,可能一去沒有回,所以,出征前遺囑都寫好了。”徐蓉蘭回憶道。

  聲東擊西

  半夜出征雲裡飛

  轉機很快來了。據氣象預測,1938年5月19日的天氣有所好轉。徐煥升認為不能再等了,便向航空委員會申報,得到了當日出征的答復。

  此時,一份假電報“聲東擊西”掩護了遠征。5月16日,日軍陸軍主力進攻徐州。為迷惑日軍,航空委員會發出空軍支援徐州的電報,又安排其他空軍在隴海線東段一帶偵察、轟炸。日本空軍果然上當,著力加強華北空防,暫時放鬆了對東南沿海的空中控制。

  5月19日,總部終於下達了“立即執行任務”的命令。

  19日15時許,武漢基地,機組成員一身戎裝登上戰機。兩個小時后,降落在寧波。“因為從武漢到日本,再返回武漢超過了馬丁轟炸機的最大航程,所以飛機要在寧波‘轉一次車’補加燃油。”陸茂清說。

  徐煥升等又一次仔細檢查了機件各部,加足了油,確信萬無一失后,八勇士換上便服進城就餐,休息待發。據陳光斗回憶,“那天晚飯大家都吃不下,互相也沒說什麼話。本想再打個盹,但哪裡還睡得著。”

  23時,武漢指揮部傳來命令:限於一小時內起飛。大家摩拳擦掌,躍躍待發。

  發動機轟鳴,徐煥升駕駛的長機滑動,尖嘯聲中頭一昂斜插雲空,僚機跟著起飛。時為子夜23時48分。

  天有不測風雲,剛才還是明月當空,不一會兒,月亮鑽進了雲裡,基本上看不見地面,隻能靠著儀表上的數據盲飛。

  5月20日凌晨1時,遠征隊發回電報:“雲太高,不見月光,完全用盲目飛行。”

  半小時后,月亮從雲層中閃出。徐煥升拉起機頭,一躍而居雲層之上,眼前驟然一亮,囑僚機跟上加速飛行。指揮部收到報告:“現在月光中成隊飛行,目標明確,一切順利。”

  凌晨2時40分,兩架戰鷹已飛臨日本領海上空。這時,海面上出現五艘日本軍艦,探照燈齊往天上掃。正巧來了片薄雲,徐煥升輕移機翼,如蜻蜓蜿蜒閃逝雲端。日軍艦船做夢也沒想到頭頂上的會是中國飛機,還以為是一次未被通知的秘密軍事演習,以探照燈略作照射應付了事。

  陳光斗說,“所幸高射炮沒有打我們。他們小看了我們,以為中國飛機飛不過來,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准備。”

  於敵人的迷離不辨中,兩架飛機繼續東飛,直搗敵國九州。

  百萬傳單

  如雪撒落驚敵膽

  2時45分,兩架飛機飛臨長崎上空。

  燈光點點,徐煥升招呼佟彥博環飛一周,探明情形后發號施令:“目標,街市路燈,投彈。”

  炸彈倉開啟,紙彈接踵被推出機艙,頓時化作萬朵“雪花”,紛紛揚揚,悄無聲息地落滿長崎的大街小巷。

  陳光斗是通信員,也是負責扔“紙片炸彈”的人,“飛機下面有個洞,沒有自動投彈裝置,隻憑兩隻手往下丟啊,一扎一扎的傳單都是靠手扔的。”

  長崎居民被飛機聲驚醒,已有人發現飄落的傳單,長崎日軍頭目倉皇下令拉響警報,實行緊急燈火管制,探照燈在夜空中亂舞,但為時已晚。

  兩機復排成一線,直上穹蒼,按計劃向北作大圓弧航行。

  眾城市燈光點點,一片沉寂,徐煥升通知僚機低空高速飛行,乘敵不備,掠過明海、熊本、久留米、福岡、佐賀、佐世保,每到一個城市,傳單紛落如雪。

  經約一個多小時,百萬紙彈散發完畢,戰鷹開始改向西行。直到此時,日本的防空部門才大夢初醒,倉皇下令拉響警報,全面實行燈火管制,照明彈高挂,探照燈齊開。

  當年的《新華日報》上,載有徐煥升與佟彥博在飛機上的一段精彩對話。

  徐煥升:“你看他們慌得那樣兒,到處都還亮著燈。”

  佟彥博:“我們要真帶著炸彈,那些城市准挨炸,電燈就是目標!”

  徐煥升:“有一片燈光突然滅了,哦,又有一片燈光熄了。”

  佟彥博:“他們到現在才想起該做什麼事呢!”

  ……

  慌亂中,日軍尋不到目標,又不知中國空軍來了多少,根本不敢應戰,既未發射高炮,也未升空攔截。兩架飛機已不見蹤影,脫離了日本領空出海。

  神鷹凱旋

  人道遠征震世界

  晨曦初露,祖國沿海城市燈火遙遙在望,八勇士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彼此招手揮巾。

  經浙東海面時,先是有日機攔截,后又有三門灣口敵艦高炮發射。

  陳光斗回憶說,日本人派飛機前來攔截,回程很危險。“我們通過無線電通信確定日本飛機位置,才安全躲開。”

  早上8時許,成功擺脫了日機的圍追堵截后,兩機分別著陸在南昌和玉山,加油休息后,飛返漢口。捷報先已傳至武漢,國人眉飛色舞奔走相告。

  11時20分,兩架飛機安全降落在武漢王家墩機場。

  當凱旋的戰鷹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大街小巷爆竹連天響,萬眾仰望歡呼。徐煥生等八勇士摘下航帽出現在機艙口時的歡騰勝景,徐蓉蘭在照片上、報紙上回味不止一回。

  據《大公報》記載,飛機場上每個人都快樂地跳了起來,咧開了嘴巴,用帽、用手帕、用小旗、用喉嚨,來表示衷心的歡欣和對於這幾位勞苦功高的空軍將士的敬意。一名英國記者以敬仰的口吻對中國同行說:“徐隊長等都是絕對的英雄,假使我是個女的,馬上會愛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5月22日,中共及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代表周恩來、王明等來到空軍政治部,熱烈祝賀八勇士凱旋,並代表中共中央贈送錦旗,上書:“德威並用 智勇雙全”。

  傳單力量勝於炸彈。此次“人道遠征”轟動了世界,各國電台、報紙爭相報導,予以高度評價。當時的《新華日報》《大公報》《申報》 等各大報都在頭版醒目位置刊登了此新聞事件。《申報》稱:“沖破萬裡長空,完成神聖使命,神鷹隊長征三島,散發傳單不濫殺無辜,以正義人道告誡敵國……”豐子愷還專門創作了漫畫《百萬傳單乃百萬重磅炸彈之種子》刊登於《中國的空軍》。

  英美各國揶揄日本防空形同虛設。英國報章說,“中國空軍來去自如,足見日本空防不可靠,今后日人不得安寧,所謂大日本帝國固若金湯的空防,不過貽笑大方而已。”美聯社評論,“中國空軍遠征日本的成功,証實中國實力甚強,決非日本所能擊敗。其投下的是傳單而非炸彈,堪稱仁義之師。”

  “人道遠征贏得了心理戰、輿論戰的雙重勝利。”瞿駿說,盡管這次被稱作“人道遠征”的空襲,沒有改變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但徹底打破了“大日本神聖領空不可入襲”的妄言,同時,振奮了中國將士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也體現出我們泱泱大國先禮后兵的慈悲胸懷。

  徐煥升領銜人道遠征的傳奇,在上海人看來倍是親切而勵志,“其精神、業績永載抗戰史冊,令我崇明人引以為榮!”陸茂清動情地說。

  1984年3月4日,擁有傳奇人生的徐煥生,逝世於中國台灣。

  鏈接

  參與“人道遠征”的8位勇士,有4人在隨后的抗日戰場上犧牲,他們是27歲的蘇光華、29歲的吳積沖、31歲的雷天春和32歲的佟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