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的厕所标志污了城市文明?

  日前,常州武进区西太湖附近有一间厕所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与传统厕所相比,这间厕所的男女标志分别被汉字“凸”和“凹”代替,因此一些人戏称其为“史上最污厕所”,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将“汉字第一次世界通用”。昨天,记者了解到,厕所建成三四年来多方声音一直存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7月25日《现代快报》)

  现在无论什么社会现象,都得和“文化”沾边,比如餐桌文化、叫卖文化、地标文化、汽车文化……甚至,连厕所都能衍生出“厕所文化”来,就像这常州武进区西太湖的这间厕所,竟然被一些人搬出了“厕所文化”来论证出一个结论:如此隐晦和带有性暗示的厕所标志与中国传统的“厕所文化”严重背离,不文雅,不道德,是玷污现代城市文明。

  现代城市文明是个什么鬼?现代城市文明里最重要的一点应该就是兼容并蓄的包容,即对任何不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的行为都要保持宽容和容许其存在,这是现代城市文明最吸引人的地方,即城市文明的多元化。

  当然,如果按照现代城市建筑物标志管理规则来看,常州武进区西太湖的这个厕所所采用的标志确实不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需要进行整改,但也并不至于给扣上“玷污城市文明”的大帽子,顶多也就是个标志注明不规范而已。

  放眼世界各国,关于厕所标志标识问题,大多数国家其实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管理规定,只要这个标志能让人分辨出哪个是男厕所,哪个是女厕所就已经足够,也就是说,是以结果辨识是否清楚最标准,而非这个标志是否会引起人们其他的遐想为前提。

  在西方国家,关于厕所标示的图例,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性别暗示”甚至是“性暗示”的洋洋大观的汇集:有的甚至用香蕉或者桃子分别来代指男女性别,还有的直接就将男女生殖器官“简笔画”画在上面,用更加赤裸的方式告诉你这是男厕所还是女厕所……

  对于此类厕所标识的习惯,其实最终还是要从一个国家在性别文化接受程度和开放度上来理解。因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性别区分方面的严格压制,“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隔离意识特别严重,任何带有男女性别标识和性暗示的图片和标志都会被人敏感的认为是在“宣淫”,是污染社会风气,所以公众舆论也就会产生本能的抵制,甚至这种抵制都会聚焦到一个厕所所用的“凹凸”标识上来。

  客观的说,一个凹凸标识能在公民性别意识引导方面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成年人不用引导,自然能区分哪是男厕哪是女厕,未成年人只要是有初步的性别意识也能区分开,不至于走错,可能只有低幼年龄的孩子,如果不靠男女图例而仅仅凭借凹凸区分不出来男女厕,如此而已,基本不会对城市文明产生什么影响,顶多也就是个不方便低幼群体辨识而已。

  一个厕所的凹凸标志能引起一场舆论小漩涡,着实让人感慨良多。现代城市文明的包容性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一张户口纸、一个居住证、一套公租房上,它更应该体现在对各种观念、意识的包容上,一个厕所标志都能扣上污了城市文明的大帽子,着实有点小心眼了。(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