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书交流
每个中国人在咿呀学语时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深刻在脑海中的诗句,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凝结的文化印记,是渗入每个中国人血髓里的经典传承。“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些疫情之初,日本捐助给中国的物资箱上的诗句,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之骄傲。
唐诗宋词于我来说,最初是母亲教的歌谣,入学后,是试卷上的一题题的答案;长大后,他们不经意间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对学龄期接触的诗词仅仅是在应付考试的基础上有所好感,最喜欢做诗句填空的题目。后来,看《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上,我认识了“男神”康震老师,睿智的蒙曼老师、博学的王立群老师和智慧与优雅并存的董卿老师。我在惊讶于他们渊博的知识的同时,也感慨诗词还能这么“玩”,更惭愧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诗词的储备和认知实在是太少。武艺姝的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深深触动了我,怎么能有这么美好、有趣的诗句,怎么能有这么恬静的姑娘。于是,我开始了诗词诵读之路。唐诗是中国文学经典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诗选本众多,汗牛充栋,而《唐诗三百首》影响最广。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这本最新出版的,带有精美插图的《唐诗三百首》。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我发现以前学习诗词的方法实在辜负了这些诗人、词人,只是为了考试能接出句子而背,完全忽略了诗词本身的内涵和意境。接下来我将从编者情况、编写缘起、读诗感悟来跟各位老师分享。
一、编者情况
蘅塘退士,原名孙洙(zhū ),字苓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代诗学名家,出身贫寒,敏而好学。做官期间,也抓住一切时间来读书。
二、编写缘起
蘅塘退士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启蒙孩童掌握唐诗精髓,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为此,他搜集通读唐诗,呕心推敲增删,在夫人徐兰英的协助下,精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孟浩然等77位文学大师的310首经典代表诗作,终于编成这部《唐诗三百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39首,七言古诗28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3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指出,编者选诗310首,是对《诗经》的一种追随。《诗经》三百零五篇,连那有目无诗的篇算上,共三百一十一篇,本书三百一十首,决不是偶然巧合。编者是怕人笑他僭妄,所以不将这番意思说出。立意甚高。
此书一经问世,风行海内,可以是从孩童读到白头的一辈子的经典,一本不可逾越的唐诗选本。
三、读诗感悟
现在我将读此书的几点思考和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积累经典的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我的理解是客观事物被诗人加工、赋予其情感后产生的艺术象形。如:李白的月,代表了思乡;陶渊明的菊花代表了他归隐田园的清高品格;陆游的梅花代表了他的高洁品性。读的越多,越会对这些意象产生感情,他们就是诗人的化身,品读到这些字眼,仿佛身在历史的长河与诗人隔空对话,一幕幕画面呈现眼前,倍感温情。
1、在诵读过程中,会有很多“不期而遇”,带给自己小惊喜。背过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当我读到陆游的“城上斜阳画角哀”(陆游《沈园》),纳兰的“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纳兰性德《蝶恋花》)时,我会开始好奇“画角”是何物?查阅注释才知道,画角是军队中的一种乐器,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又如“瀚海”,初遇在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我记住了环境艰苦的沙漠边关。当在高适的《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纳兰“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里再见到时,一种雄浑壮阔、苍茫悲凉袭上心头。这种相遇让我在不经意间积累了“画角”、“瀚海”这些意象,能更好的理解这些诗句的内涵,也启发了我诵读诗词时对意象的观察。
2、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柳,”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柳暗含着对友人的不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的柳则是对春天无限生机的赞美。再如酒,“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酒里有不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的酒里满是闲趣;即使在同一个诗人笔下,同一个意象也会有不同的生命力,李白的酒,有孤独的惆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欢快、洒脱,“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还有人生的豪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感受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简单来说,“意境”就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美在将平淡无奇的意象组合之后,融入诗人情感所描绘出的画面。那些没有浓墨重彩的画面,往往就能将我吸引到美好的意境中去,消磨半天的时光。“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 《访戴天道士不遇》)我想此时戴天道士在不在也没关系了,李白在如此美好的景色中也足以消磨时间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和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我很想化身一只枯荷,和雨作伴,倾听它的心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韦庄《思帝乡》)“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真想知道王维此时在想什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幅清新、意境悠远的画面立即展现在眼前,令人神往。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仿佛是一阵风,穿梭荷塘间,与荷花仙子们共舞。“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江南的梅雨遇上纷飞的柳絮,一种凄迷之感油然而生。
我自己最有感触的是以下几个意境:
浪漫
说道浪漫,非李白莫属,李白的浪漫在“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清平乐》体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他就是那潇洒狂放的仙人,举杯邀月,与影对酌之后,乱将白云揉碎,化作漫天大雪。读“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让我感受到他无尽的想象力和浪漫气息。
豪放
说道豪放,不得不提诗豪刘禹锡,他就像一个耿直boy,作诗得罪了权贵被流放近10年,回京后又作诗“扬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足以见得他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写出了他的豪迈、豁达的风骨。
闲趣
这段时间我对白居易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只是《琵琶行》里感怀身世际遇的落寞人,他更是一个闲适、有趣的诗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我仿佛看到一位满头白发,动作迟缓的老者,在冰凉的雨夜躲进被窝中,满足地睡去,画面充满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可如今,由于科技发达,许多学生已然沉沦于科技电子产品继而荒废学业。学生本该学习,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为人类谋福。可手机这些科技产品极大的消磨了这种豪情壮志,沉溺在虚无的网络世界。更不用说心怀李白那种上青天将明月取下的气势于壮志。时代在进步,社会气象万千,风起云涌,想要站稳脚跟,除了好好读书,认真学习之外应该就没什么办法了吧!就如诗词大会上的才女陈更所说:“读诗词的一个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快节奏中慢下来,看一看北京的绿化带上盛放的蔷薇花”。
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获得一份宁静,获得一份感动和信念,一种撑着你前进的力量。
我能在诗中感悟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管读了多少遍,都能有新收获。《唐诗三百首》,必备必藏,适合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常看常新。
借书中扉页这段话作为结束语: 翻开本书,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荣浪漫、豪放恢弘的大唐盛世,走进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亲眼目睹诗人对月思乡、感怀寄志、念亲悲己、缠绵悱恻、孤独坚强……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您想要表达的悲欢离合,都能在《唐诗三百首》中找到情感共鸣,不知不觉汲取精神原力,获得精神成长。
老师们,让我们捧起经典,走进诗词的世界,做个诗意的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