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里的家常料理

  深明美食乃是人类幸福动力的日本厨师就是有本事让你看见。

  这阵子乌节路新开了许多购物中心,朋友聚餐,爱到新的购物中心排队试新开的日本餐馆。

  排队是没得选择的。这些开在狮城人气地带的新餐馆,偏偏无视人潮,各个小规模经营,同一时间只能坐少于五六十人。一顿晚饭,一张桌子只能做两轮客人的生意。

  它不是快餐,虽然它摆着随意开放的姿态,但各有来头的店号坚持做细细磨的厨房手艺。

  到日本旅行的朋友都爱“炫”自己在不到两周的东瀛游,吃过哪些“秀色可餐”。

  人家说,日本人用眼睛吃东西,韩国人用肚子吃东西,中国人用味蕾。这话粗略笼统,不能尽信。

  不过,日本人的食物真的卖相奇佳。在现代社会,视觉先行,功夫用在哪里必须让人看得到。深明美食乃是人类幸福动力的日本厨师就是有本事让你看见。

  这些日本餐馆捧出来的都是家常菜。真功夫在于,平实朴素的食材,一样能烹调出非酒足饭饱所能形容的滋味与满足感。

  美味从来不关系山珍海味,重要是出自心灵手巧。

  这一年,有两部讲食物的日本电影,取材非常另类。一部片名叫“Kamome食堂”,背景设在芬兰。另一部故事背景更极端,故事围绕着跑到南极为一团八人的研究队伍煮饭的厨师,电影名称直接点题《南极料理人》。

  两部电影,若以好莱坞卖座电影的标准来评星,它们闷到抽筋。但是两部电影在日本影院放映,凭着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影《Kamome食堂》讲述女主人翁在芬兰在开了一家和食食堂,怎么从每天拍苍蝇,到赚得客人和友谊的平淡故事。

  道理很简单,就是沉得住气,用心煮好吃的,让爱心的味道跨越文化与语言的障碍。电影中,她煮的食物很简单,应该是任何一个日本家庭主妇都胜任有余的。但是日本年轻人,和其它都市里的小孩一样,从小习惯外食、快餐,未曾感受过烹饪也是修身养性的功夫。

  故事背景设在遥远又感觉美好的芬兰,令煮食添加了异国情调,为憧憬提供了距离的美感。

  《南极料理人》就更加遥不可及了。八个男人困在冰天雪地,连企鹅都没有的南极的某一个地方做研究。虽然也有书籍、音乐、兵乓、体操录像带等消闲,但是联系着家乡记忆与亲情温暖却是每天饭桌上的菜肴。

  其中一人有严重的拉面瘾。由于拉面货存提早吃光了,他一天吃不到拉面,人便抑郁,搞到啃牛油慰藉。

  看着主人翁“南极料理人”如何绞尽脑汁,在食材短缺的情况下,坚持家的味道。看着看着,便非常感动。

  试过离家,人在异乡,过节时坚持要弄叻沙、海南鸡饭、肉骨茶……你也许会明白这篇散乱的文字在说什么。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赵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