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如何破题?

  

  

  日本今年以来出动多次P-3C海上巡逻机,对中国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执法进行干扰和侦察。

  

  

  

  

  

  

  王湘穗,中国战略问题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他与乔良合著的《超限战》一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

  东亚一连串事件犹如一个个精准打入的楔子 岛争幕后是长期博弈

  钓鱼岛问题,已确确实实成为中国外交领域的一个重大关切和挑战。但是它仅仅是表面上呈现出来的中日“岛争”那样简单吗?

  从2010年以来,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一连串“突发”事件像一个个楔子一样,精准打入中日韩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原本有望驶入快车道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硬生生地被打断。2010年来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设计还是顺水推舟?美日不断制造麻烦,中国该怎么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给出了他的思考。 本版采写:记者 叶成云(署名除外)

  2010年的东亚

  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在亚太精准

  打入一个个楔子

  过去十年亚太合作

  美国担心“被边缘化”

  上个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坚持货币不贬值,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各国的信任。从1999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开始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一直谈了十年。

  这十年里,美国沉溺于“反恐战争”,经济衰退,财政捉襟见肘。而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手拉手,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成果开始显现。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样在2010年,中日韩三国高层商议货币领域合作。这说明,亚太区域合作走到了深度整合的阶段。

  亚太区域整合甚至从经济领域延伸到了安全领域。当时美国在东亚的一些盟友对于美国的力量产生了一些排斥——许多韩国人要求收回战时的作战指挥权,要求减少驻韩美军的规模;在日本,当时刚刚上台的民主党政权积极响应冲绳居民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搬出普天间基地的声音。美国人不被需要了!美国感觉到了亚洲盟友的厌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事件开始了。

  从天安舰事件到黄岩岛、钓鱼岛争端

  一个个楔子精准打入 挑动各国争端

  首先是在2010年3月发生了“天安舰”事件。“天安舰”事件的谜底也许像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一样,要到几十年后才能知道。但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却很清晰:那就是半岛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美韩以及美日展开了一系列高强度的军演。出于安全的焦虑,韩国交出了将到手的作战指挥权,重新陷入到南北对峙的陷阱之中。

  其次是搅乱南海使之成为“问题之海”。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个自贸区涵盖了11个国家、19亿人口、占世界贸易的13%。亚太经济一体化走到了深度整合的阶段,正逐步形成涵盖20亿人口、1.2万亿美元贸易量的东亚合作带。

  但当年7月下旬,希拉里的“南海发言”,搅乱了东南亚地区的人心,经济合作的良好势头被打断,领海主权争议成为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之间的新焦点。随后美国军舰进入南海,美越、美菲举行联合军演,美国成功地在中越菲之间打入了大楔子。

  钓鱼岛问题要复杂一些。但这个争端的肇始,仍然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借向日本移交所谓冲绳管辖权而有意遗留下来的。

  我们无法知道2010年来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设计还是顺水推舟,或是两者的结合。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结果就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争端不断,中日韩之间,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之间都出现了矛盾。领土、领海争议成为突出的焦点。美国利用亚太诸国的对立和矛盾,摆脱了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重新成为抢手的“隔岸平衡手”。

  我们无法知道2010年来在东亚所发生的一切是出于精心设计还是顺水推舟,或是两者的结合。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就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争端不断。

  两会密集发声

  中国表达国家意志

  国内外媒体注意到,这次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有一个很明显的话题现象,那就是各个层面各个界别一些重量级的代表和委员,都在钓鱼岛问题上发声,敢说、敢言,比较放得开。显示钓鱼岛问题已确确实实成为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关切,实际上也是这次全国两会的一个重大关切。

  在人大和政协的首场记者会上,两会发言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钓鱼岛问题。政协发言人吕新华就警告,中日如果在钓鱼岛海域“擦枪走火”,日本必须承担一切后果。副外长傅莹在她作为人大发言人首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严正宣告,领土问题如果受到挑衅,必将果断应对。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则敦促日本纠正错误,防止事态失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明德宣布,中国计划在钓鱼岛上建测量标志。这应该是日本方面最怕听到的消息。

  两会是中国人共商国是的最高平台,那么委员与代表们在密集发声,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国家意志在做集体表达。当然我们更有其他行动,来彻底扭转钓鱼岛岛争的现在的态势。 (据深圳卫视)

  日本一系列动作

  推升钓鱼岛紧张局势

  1.增加防卫经费,

  拟扩自卫队规模

  今年1月7日,日本政府和安倍首相领导的自民党,决定冻结民主党政权制定的《防卫大纲》,计划2013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1000亿日元的防卫经费,用于早期警戒飞机和潜水艇的购置,同时,要求再增加1.8万名自卫队成员。

  2.一月三次

  演习夺岛

  1月22日,美日“铁拳”联合军演在美国西海岸举行,有280名日本自卫队队员、约1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水兵参加。这已是本月内日本进行的第三次军演。1月13日,日本第一空挺团在年度军演中演练夺岛;1月15日,日美双方出动16架战机,进行为期3天的大规模联合空战演习。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通过军演训练日本登陆和夺岛作战的能力,有为钓鱼岛局势埋下“伏笔”的可能。

  3.先进军机加紧部署

  日本自卫队装备的P-3C巡逻机曾多次骚扰正常巡逻的中国舰艇。如今日本即将推出它的接班人。

  3月12日,日本防卫省宣布,纯国产P-1反潜巡逻机已结束研发并将投入使用。P-1巡逻机速度是P-3C的1.3倍。2月13日,日本的水陆两用军用救难飞机US-2在神户市近海进行了飞行试验,日本防卫省正在考虑将其投入钓鱼岛的防卫。

  【访谈】 美日制造麻烦,中国怎么办?

  美日都想利用争端达到自己目的

  广州日报:钓鱼岛显然已不只是表面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美国因素实际上已经深深地介入其中。那么美国和日本分别希望在这种局势下达到什么目的呢?

  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中日之间打入楔子,使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可危及美国的利益;二是继续把日本绑在美国亚太政策的战车上,扭转日本民间对于美日同盟的离心倾向。

  日本方面则是狐假虎威,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攫取更多的实质利益。日本希望保留过去侵略历史上残存的一些利益,希望在这种侵占过程中获得美国的支持和背书。

  我们看到,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的政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质上是支持日本。希拉里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提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范围内。美国的这种态度,鼓动了日本的挑衅和冒险,实质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广州日报:但不久前安倍晋三访美,在外交利益等方面又似乎受到了冷遇?

  王湘穗:这是因为,美国毕竟也看到,钓鱼岛态势持续紧张,有导致冲突失控的风险。因此有意给安倍降降温。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考虑的主要不是日本,而是自己的利益。它只会最低限度地支持日本诉求,同时又警告日本不要走得太远去挑战中国,以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中国耳提面命提醒美日不要误判

  广州日报:那么钓鱼岛争端有没有失控的危险?如何看待两会上中国各界人士就钓鱼岛争端的密集发声?

  王湘穗: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官方有相当密集、同时比较强硬的表态,我的理解是:这是鉴于美日两国对中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估计不足的状况,认为他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严重的误判,所以有必要大声提醒,让他们不要幻想中国可能被动接受他们希望的那种局面。

  这相当于对他们耳朵大声讲:维护主权,我们是认真的!如果他们听进去了,回到谈判桌前,争端就有化解的可能,但如果日美方面继续一意孤行,那么也有可能爆发新的、更严重的冲突。

  钓鱼岛争端或将长期博弈

  中国如何打破美日牵制?

  广州日报:根据过往争端和事态,中国如何找到破题的要害?

  王湘穗: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涉及到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因此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周到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对当前的、当面的突发事态妥善应对,也包括在国家战略层面有通盘的考虑。

  目前中国经济重心过度沿海化、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和海上通道,美日正是利用我们的这些战略弱点不断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麻烦。一定要改变这一态势。中国作为一个海陆两栖的大国,应该有陆海均衡的地缘战略,通过与欧亚大陆国家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安全合作,从而对美日同盟进行牵制。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先谋不败而后求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格局变化中赢得先手,而不是陷于别人刺激、我们反应的被动局面。

  钓鱼岛争端的背后,是中美、中日之间长期的博弈。中国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冲突,希望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对日本也是希望维持友好合作。但美国还是想压制中国,在中美间要利益最大化;日本也不肯放弃殖民时代的利益。美国和日本在谋求自己的私利时,往往损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光想合作也不行,正确做法是在博弈之中求合作,通过博弈维护自己的利益,打消他们的非分之想,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合作。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