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ICP备110141121号

  “六一”儿童节,最开心的莫过于小朋友们:玩游戏、看节目、吃零食,有的学校还会放假!但是,除了小朋友,还有一群“过期儿童”也很开心。翻看朋友圈,晒红包的、晒礼物的,配上可爱的图片和文案,一秒“穿越”回小时候。不仅如此,微博话题#为什么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也登上了热搜,看来,“六一”的狂欢成年人也喜欢来凑个热闹。

  “被动”过节,排练中找寻青葱记忆

  除了主动过儿童节的“大儿童”,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是“被动”参与到了节日庆祝中。“孩子幼儿园搞活动,要跟孩子一起表演节目。”90后宝妈鲁女士说:“别说,跟孩子一起排练舞蹈,母女俩一起练习,感觉也是一种亲子方式。”作为大学时期的学校文艺骨干,鲁女士感慨,上班后很少有上台的机会,这次连夜构思、编排、练习,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青葱岁月。

  付尾款,却发现难买回童年的快乐

  儿童节当天还是淘宝618大促付尾款的日子。不少“大儿童”的儿童节主要任务就是熬夜付尾款。“一顿操作猛如虎,省了多少钱也不清楚。”市民王小姐是“网购狂人”,各个电商平台的各种大促,她从未缺席。“都说开源节流,既然暂时没办法‘开源’,那就把钱花在刀刃上,趁着折扣囤点儿生活必需品。”王小姐说:“看看原价,再看看到手价,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成就感。”说着说着,她却渐渐收起了笑容:“拆快递一时爽,可好像总感觉缺了点儿什么。”

  “大概,花钱也很难买回童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了吧。”陷入回忆的王小姐,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忧伤。

  做回一天“儿童”,合理释放压力

  据京东618数据显示,自5月24日起,儿童节相关搜索热度暴涨,近7天的搜索量环比达7倍之多。在这些“儿童节情结”深厚的成年人中,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

  34岁的杨女士跟儿子一起收到了礼物。“今年我刚当妈妈,刚过完母亲节,又兴奋又失落。不过还好在‘六一’这天,收到了老公送的礼物,让我觉得自己从此并不只是付出者,还有人懂得呵护我内心的那个‘小女孩’,还被捧在手心。”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表示,成年人过儿童节,是一种复杂又美好的情愫。“长大之后,成年人更多扮演着‘给予爱’的角色。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获得爱。所以,他们在关爱别人的时候,借由儿童节的契机来关爱自己,起到了一种补偿作用。”在张思宁看来:“比起上一辈人,80后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他们的童年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而缺少了很多快乐,同时也承担着许多压力。因此,‘回归儿童’的方式是‘大儿童’们一种心理按摩和很好的排解压力出口。”

  红包、礼物霸屏,不过节就OUT了

  也有心理学家表示,如今成年人爱过儿童节,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朋友圈不断刷出有关儿童节的信息,使成年人过儿童节也成了一种时尚。

  市民韩先生的女儿大学毕业已经一年了,可他仍然给女儿发了“六一”红包。“现在女儿在外地工作,朋友圈里那么多人晒红包、晒礼物,我怕女儿落单,虽然金额不大,但我想让她知道,不管她身在哪里、不管她几岁,永远都是父母的宝贝。”不仅如此,韩先生也给爱人发了红包:“每到节日,都是表达爱的契机,成年人很多时候都太过含蓄,其实我们应该学会表达自我,让家人、亲人之间彼此更亲密。”

  不一样的年龄段,同款的快乐

  某个成年人过儿童节,可能是个性使然;但当某一成年群体都过儿童节时,那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是因为成人世界里的快乐不容易得到,而童年的快乐最简单,让人格外难忘。

  “六一”这天,遥遥特意请了一天假,梳上双马尾、穿上JK裙(格纹百褶校服裙),跟同样“翘班”的闺蜜放肆在游乐园玩了一天。“过山车、旋转木马、棒棒糖、吹泡泡,虽然混迹在小孩子中间,但并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们。在游乐场,大家都拥有一样的快乐!那种笑和欢呼,是发自心底最自然的释放。”

  心理学上有一种“退行心理”,指人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以降低焦虑。“六一”这一天,“大儿童”们尽情欢笑,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六一”过后,他们又要挥手告别那些回不去的岁月,继续面对现实中真实的年龄、真实的角色、真实的工作,为房贷、车贷、孩子一路“狂奔”。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苏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