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可否退款?

  

  2022年1月1日,安徽马鞍山,小张(化名)今年13岁,患有罕见的遗传性胰腺炎。妈妈在其出生后离开,爸爸生意失败也不愿承担抚养费。小张从小便由爷爷奶奶抚养,不久前,奶奶让小张转600元给姑姑帮忙买药,才发现孩子因玩游戏花掉3500元医药费,奶奶急得直哭。经协商后,游戏平台表示可进行相应退款处理。

  《民法典》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知道,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当然无效;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实施与其年龄、智力不适应的行为,需经其父母等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有效。

  未成年人给游戏大额充值的行为,当然不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短时间大额充值也不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所以,其行为存在效力瑕疵。只要父母等法定代理人事后不同意、不追认,那么,未成年人给游戏大额充值的行为均属无效,依法有权要求游戏公司退款,游戏公司也应当将充值金额予以退还。

  但是,在现实中却并非百分之百能够得到退款,这就涉及到法律上的证据证明问题了,即“如何证明给游戏充值是你的孩子,未成年人进行的?”、“如何证明你的孩子充值时你不知情,或者说没有同意?”。对游戏公司来说,也确实可能存在成年人以孩子所为做借口要求退款的情况。

  《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指网络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网络实名制”要求任何人玩游戏均需进行实名注册登记。若实名注册登记的是未成年人,则应推定进行游戏充值行为的是未成年人本人,除非游戏公司有相反的证据证明并非未成年人行为。若实名注册登记的是成年人,则应推定进行游戏充值的是成年人,此时,证明是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的举证责任由父母等法定代理人承担。因此,未成年人通过自己实名注册登记的账号给游戏充值的情况比较简单,但未成年人通过父母的手机和游戏账号玩游戏的,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值的钱款时,就需要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进行充值的了。

  说到这里,这就涉及到父母等对孩子监管缺失的问题了。

  父母等法定代理人监管缺失,未能有效监管自己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和进行游戏充值的行为,一方面不注意管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使孩子对游戏陷入痴迷状态;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手机、注册的游戏账号、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等未能妥当保管,让孩子能轻易转账付款给游戏大额充值。当然,游戏公司开发的某些游戏中免密支付、话费扣款等快捷支付方式也存在其不合理之处,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可否认,未成年人给游戏大额充值,父母等法定代理人确实监管缺失,在向游戏公司要求退款时,也应当承担部分损失,按照公平原则,游戏公司最后可能退还部分款项而非全部款项。

  写在最后:

  未成年人给游戏大额充值造成的一幕幕悲剧令人唏嘘,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游戏难以自拔?网络游戏给孩子、给世界带来的究竟是什么?父母家长作为成年人,在手机网络世界里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