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偷偷充值玩游戏,大家怎么看待未成年人玩游戏呢?

  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玩游戏,充值的钱还能追回来吗?这样的事估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

  家住重庆的郑女士,从1月开始,发现自己的微信、支付宝、信用卡频繁的有钱支出。经过查看,才发现是被自己12岁的女儿小何用来充值玩游戏和打赏主播了。

  据小何说,在三年级的时候,为了上网课,妈妈就给她买了平板电脑,当时她就会用平板刷刷短视频。前不久,她在玩平板时无意间进入了一个游戏平台,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充值玩游戏,并且还经常打赏游戏主播。据郑女士统计,前前后后一共充值了4000多块。

  那么小何是如何知道妈妈的支付密码的呢?据小何说,是之前她在网上买东西和打印资料时,妈妈将支付密码告诉了她。

  目前,郑女士已经联系游戏平台,沟通退款事宜

  

  一、笔者观点

  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并且这种情况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小孩子自制力差,经不住游戏平台的诱惑,经常被诱导充值。那么要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

  1. 家长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以身作则。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平时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谈心。未发现孩子的一些反常行,或者发现了却未能引起重视;还有部分家长自己也爱玩游戏,回到家就抱着手机自己玩。很多人都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这样还能教育好孩子吗?

  2. 家长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别告诉孩子。

  3. 因为疫情影响,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家上了很久的网课,很多孩子也就是在这期间养成了陋习。随着技术的进步,孩子们都过早的接触到了电子产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有时间,最好能陪着孩子上网课,等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学习习惯后,再让孩子独自上网课。

  4. 游戏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保护未成年人,国家早就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平台责任和义务,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游戏,只要有成年人的账号密码就能登录,却未对登录者是否是注册人本人进行验证。其实要验证这个很简单,登录时一个视频认证就可以了,可就是没平台愿意做。为什么?一切还是因为利益。

  二、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或打赏的金额能退还吗?

  1. 根据《民法典》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进行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而游戏充值显然属于与其年龄不适应的行为,家长有权要求平台退款。

  2.《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也明确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因此,如果发现家里孩子充值玩游戏,都是可以要求平台全额退款的。希望全社会能够携起手来,一起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