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小便",理性还是野性? 管好"尿点",防"破窗"【2】

  【野性篇】

  素质不够 别找借口

  “喝完酒,搀扶着一起去,是兄弟交情”

  刘翀(北京市民):有一次一帮同事聚会,大家在烧烤摊吃串儿喝啤酒,后来喝得也有点多了,都急着想去厕所。可是小店里面的厕所只有一个蹲位,一直要排队,周围地面又湿滑,还要走很远上台阶,我们嫌麻烦,就一块儿到了路对面,找了一片绿化带。反正当时天也黑,周围也没人,我们就这么解决了。我们还调侃说,也算是给花草树木施肥了!

  虽然也知道这样不够文明,但喝完酒,大家互相搀扶着一起去,是种兄弟交情的体现,甚至算得上一种社交,只有关系好的才这么做。如果不跟着去,或者说什么这不文明,那肯定要被认为不合群儿,而且在那样的氛围下,也不好那么说。这事儿说到底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要是真像酒驾那样,于人于己都很有害,拒绝起来也能有个底气。

  “带个塑料瓶,不至于非得当众小便吧”

  王女士(北京市民):除了颐和园那些被曝光的以外,还有好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天桥底下、水泥墩子旁、墙根边、公交站牌周围,好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一些尿渍。尤其是到了夏天,一股子尿臊味,也不知道是人的还是狗的。开车的时候还看见过男司机直接下车,毫不遮掩地在路边小便。甚至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故意嬉笑着看你。

  我之前看到网上说,郑渊洁开车出门时会自备成人纸尿裤,以防堵车内急,还有的人会带塑料瓶什么的。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得这么做,但起码可以想一些办法,不至于非得当众小便吧。

  韩颖华(原美国福特模特经纪公司亚太区总裁):我觉得,要想根治这种行为还是得从孩子抓起。有一次在北京地铁站,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打开垃圾桶盖就坐上去“方便”,她的母亲还站在那儿笑,毫无羞耻感!如果从小不注重培养文明习惯,长大以后很难指望高素质。

  我认为应当加大惩罚力度。现在很多商场或者大楼外面不是有大屏幕吗?可以把摄像头记录下来的镜头放出来。像颐和园这种,应该给那些当众小便的人拍个特写,等他到出口处罚款。大人带着孩子随地大小便一视同仁,照罚!罚一两个确实会引起热议,但不这样起不到震慑作用,具体方法还可以再商榷,目的是引起关注。

  【对策】

  管好“尿点”,防范“破窗效应”

  厦门浪(著名网评员):国人出现随地大小便的现象,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有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一个好好的窗户,谁都不会去砸;一个已经破损的窗户,就会出现更多人去破坏。因为人都会觉得“别人都干了,我为什么不能干?”

  如果只有一个人,他很难在公众眼皮底下小便,会觉得丢不起人,但看到别人尿,就觉得自己也能尿;再看那地方早就有尿渍,很脏乱,他会觉得这本来就是个“尿点”,跟着来“砸窗户”的人就会更多。

  那么要解决,就别让游客有“破窗”的冲动。例如在人流多的地方,设置更明确的引导标志,告诉游客附近就有厕所,没有多远;同时尽量减少隐蔽的角落,少一些躲藏的空间;还可以在墙角等游客习惯随地“方便”的地方,种植一些带刺的植物,比如玫瑰花。墙角走不过去了,游客总不至于站到路中间“方便”。

  此外,现有的“尿点”,包括扔垃圾比较多的地方,公园一定要安排人手,尽快清理,不要让游客觉得这是个“破窗”。(主笔/吴楠 实习记者 宗媛媛;插图/宋溪)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