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網紅”,把傳統傳播成時尚

  

  13日,在活動現場,林穎(右)教授小朋友閩劇花旦身段。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攝影

  非遺薪傳,閩韻流芳。6月13日正值第15個“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州市總工會當天在鹿森五月風職工書城舉辦勞模分享會。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州閩劇院副院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劇”市級傳承人林穎講述閩劇守護者的精彩故事。疫情之下,舞台演出暫停,林穎探索手機直播推廣閩劇,線上傳藝,做好福州城市文化的守護者

  戲比天大,閩劇已融入她的血液

  出身梨園世家的林穎,小學畢業后考入福州市藝校,師從“閩劇皇后”胡奇明校長及閩劇泰斗、閩劇“三小”之一的劉小琴先生。

  林穎的藝校啟蒙戲是《扈家庄》,負責指導的京劇老師劉雲琴要求她每天各種翻身20個、每種槍花50個、開打連著2遍,還讓她穿上麻袋做的改良服靠負重走戲,鍛煉體力和氣力。

  “作為啟蒙老師,劉雲琴老師的嚴厲、嚴謹讓我終身受益!用閩劇的行話那叫‘破柴頭’,老師這一斧子下去,能否破出一塊好材料,就看我們用功與否。”林穎回憶道。

  接下來的日子,林穎受到更加嚴格的錘煉。一句句台詞、一段段唱腔,一個出場、一個亮相,不厭其煩、諄諄教誨……胡奇明校長的口傳身授,在一張白紙上細細描繪閩劇的希望,也描繪出小林穎色彩斑斕的未來。

  15歲那年,林穎飾演第一個大戲第一個主角——《鳳凰山》中英姿颯爽的元帥樊梨花,第一次聽到屬於自己的掌聲和喝彩。緊接著,她又相繼主演了《十一郎》《漁女狀元》等。

  1999年的畢業匯報大戲《楊門女將》,18歲的林穎將穆桂英這一角色演繹得光彩奪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順利進入福州閩劇院。

  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性格迥異的舞台形象相繼獲獎,林穎的人生大戲濃墨重彩地上演了。“舞台上,我是個本分的人。院裡分配的角色,我都會盡全力演好,從不挑三揀四。這種簡單、執著,讓我心無旁騖地耕耘在閩劇舞台這一畝三分地。”林穎說。

  2009年,福建省舉辦第四屆藝術節,林穎飾演閩都女神陳靖姑。在一次排練中,她腳踝不幸受傷,醫生建議需靜養一周才可痊愈,但演出迫在眉睫,隻能咬牙堅持排練,因此導致受傷部位更加紅腫,鞋子都穿不進去。在周圍人都無法理解時,她的心裡隻有四個字——戲比天大。

  “主演背負的使命和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一出戲開始了,就要一鼓作氣走到底,再苦、再累、再難、再痛都不能停下,而且還要在舞台上拿出最好的狀態。”林穎相信,這世間沒有白白承受的痛苦,如果身心俱疲,那就再堅持一下,這些經歷將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路走來,林穎落下不少傷痛,也收獲無數獎項和榮譽,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默默堅守在閩劇傳習路上?無疑,師尊的引導,讓閩劇人的精氣神逐漸內化在她身上。

  “劉小琴先生80歲那年,我拜他為師。他不但親傳親授,不時給予點撥,還與我共同導演了《白蛇傳·拜塔》。我后來演的很多大戲,都離不開他的啟發和鼓勵。相識12年后,我為師父送終。”林穎噙著眼淚說,閩劇的傳承不只是技藝展示,更包含著老一輩閩劇人高尚的藝德。

  在老師們的教誨下,林穎愈發體會到戲曲藝術的生命力在於代代相傳。“當我開始收徒授藝時,老師教戲的場景總是浮現眼前。老師怎麼教我,我就怎麼教徒弟和學生。除了給青年演員傳戲,我還利用業余時間給小朋友一對一上課。”林穎說。

  線上發力,讓閩劇走近更多年輕人

  2017年,“福州市文藝名家林穎戲劇工作室”挂牌。在沒有固定經費、沒有固定團隊、沒有固定項目的情況下,林穎和師弟師妹們做了一場又一場活動,影響隨之擴大。

  今年初,受疫情影響,所有文藝院團排練演出都暫停了。宅家的日子,林穎發現,很多文藝工作者利用短視頻為戲迷表演。她毫不猶豫地加入文化推廣的行列,申請了“閩劇林穎——攀講依林妹”的抖音和頭條賬號,開始線上傳藝。

  “線上第五期,我發揮福州方言優勢,錄制了閩劇說唱《防抗疫情歌》,瀏覽量、評論數、轉發數一下子上去了,目前瀏覽量還有8萬多。”林穎說,經過一段摸索,她基本確定了做抖音的方向——閩劇賞析、福州方言、福州民俗和福州方言歌曲。

  疫情倒逼下開張的“依林妹攀講館”,每天一期,每晚更新,不知不覺已做了近百期。“福州文化雲平台”更是整體打包“依林妹攀講館”節目在移動端、電視端、電腦端同步播出。

  為了不讓網友審美疲勞,她翻箱倒櫃搭配出鏡裝扮,把書房、客廳等各個角落都利用起來做背景,還自制了一套燈具,將油紙傘打開做底座,把美顏燈貼到傘面上……

  “從選題、組稿、拍攝到后期上字幕、剪輯包裝,基本都是自己完成。特別是上字幕很痛苦,每期都要花掉一兩個小時。如果你問累不累?當然累!但我會堅持做下去,因為身邊還有一群和我一樣愛閩劇的人,尤其是很多戲迷志願者也在積極為閩劇做力所能及的事。”林穎說。

  有朋友心疼她,勸其做線上直播不必這麼認真,可她不這麼認為。

  “捷徑換不來成績。為了回報閩劇賦予我的‘財富’,我願為閩劇付出所有。”林穎說,演員靠光鮮亮麗遠遠不夠,需要忍受普通人堅守不了的寂寞,付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代價,執著普通人堅持不了的信念。

  “何況,我還是閩劇傳承人,福州話是閩劇的載體,二者水乳交融。鄉音連著鄉情,連著所有福州人的心。所以,隻要時間和精力允許,我會繼續做下去。”林穎說,當她看到網友鼓勵的暖心留言時,心裡特別感動。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剛接觸抖音、直播不足半年,推出的短視頻已有三次登上頭條“福州十大熱議”榜,單條視頻獲得兩三百萬次的流量。

  “短視頻未來將成為很重要的‘非遺’文化傳播手段,輔助直播手段來配合,一定可以讓閩劇走近更多年輕人。”林穎說,為閩劇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其傳承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傳承者有清醒認識和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她願用最微薄但最堅定、最投入的努力,和閩劇一同前行。 (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