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一段尘封1000多年的往事,唐代沙洲归义军

  原标题: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一段尘封1000多年的往事,唐代沙洲归义军

  朋友们,文史是一幅画,文化是画纸,历史是无数的浪花,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园,历史是繁星。历史是漫长的,世界是广大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漫长,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真伪难辨,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漫长且一脉相承的代价。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一段尘封1000多年的往事,唐代沙洲归义军,他们的故事,竟然延续了200多年,被吐蕃王朝夺走的国土,竟然自动回归故里。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在西北地区凉州附近,因为安史之乱被吐蕃王朝占领,结果突然有一天,竟然回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为此奋斗了近200年,只是为了找回回家的路,为了圆一个回家的梦!他们的故事被刻在了敦煌莫高窟的石刻壁画上。

  在敦煌莫高窟的这幅画情景是这样的:凉州大战后,归义军将吐蕃势力彻底驱逐出河西走廊,收复了沦陷百年的河西故地。为庆祝胜利,归义军修建了敦煌莫高窟第156室,并在主室南壁绘制了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唐朝时期的公元815年,暮春时节唐朝的沙州城(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17岁的少年张议潮研墨铺纸,提笔抄下3篇诗文。

  这三篇的诗文摘抄分别是:第一篇,是唐代的名将封常清的绝笔信。60年前的安史之乱中,西北守将封常清被调到洛阳前线奋战,却遭人诬告、含冤而死,留下字字泣血的遗书。在他死后,防务空虚的西北就被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趁机吞并。786年,大唐在河西的最后一处重镇敦煌,也失陷于吐蕃铁蹄下,西北与内地,从此音信隔绝。第二篇,是一位高僧劝唐德宗不要打压佛教的谏文。吐蕃占领西北后,独尊佛教,不断征召当地百姓修佛寺、抄佛经。生在这种环境下的张议潮,也成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第三篇,是一首无名长诗:“天下洮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一舞女资期庆酒刻,不知百姓饿眠宿。”吐都彻能摧毁了唐朝在烈北建立的制度和秩序,各族百姓生计理难受尽欺凌,甚至会被吐备人当街虐杀。

  三篇书抄,是少年壮志的隐喻。30年后,抄书的少年创建了一支空前绝后的武装,他带领河西百姓摆脱了吐蕃暴政,让无名悲歌不再唱响;张议潮让封常清曾经守护的国十回旧大唐;他在敦煌修自礼佛,用壁画记录了自己的征途。而这一纸书抄,在石中奇迹般地躲过了千年风沙,如今静静躺在博物馆中,为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作注脚解释。

  朋友们,文化是一条河流,历史是绚丽的花朵,555电影网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上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个爱好历史的小科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大头兵。(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