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烈精神在赣鄱大地永放光芒——写在首个烈士纪念日之时

  

  

  

  

  

  

  

  

  

  这是一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方志敏、邹韬奋、袁玉冰……无数革命先烈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用信念与生命树立了一座座历史丰碑。

  这又是一片英雄层出不穷的土地。曾庆香、王茂华、熊斌、皮祖强……无数仁人志士英勇奋斗、光荣献身,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光辉篇章。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民族的脊梁,是祖国的功臣。

  9月30日,是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自身职能,认真做好烈士褒扬、烈属生活保障和烈士纪念设施维修保护工作,大力弘扬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为主要内容的烈士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深入开展烈士纪念活动, 大力弘扬烈士精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省率先在全国颁布了《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和《江西省英雄模范褒奖办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组织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在《共产儿童团团歌》背景音乐中,来自广电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到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挨个儿为先烈们献上自制的白色小花,宣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先烈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景仰,他们身上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这种革命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下根,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肖老师说。

  南昌大学、江西师大、南昌工学院、华东交大的师生们来了。他们重温历史,仿佛回到那艰苦的烽火年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他们的心弦强烈震动,思绪起伏。“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来了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回首过去那些艰苦岁月,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这些是有一年清明节当天,记者看到的一幕幕场景。如今,每年前往烈士纪念设施瞻仰悼念先烈的人越来越多,这已成为赣鄱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是烈士纪念工作的主线和重要内容之一。今年清明节期间,赣南苏区开展“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255 万余人次到各级烈士纪念场所缅怀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有83个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烈士公祭活动,有7712个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到烈士陵园和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直以来,我省坚持把烈士纪念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省民政厅相关人员表示,我省将烈士事迹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烈士事迹宣传,学习革命传统,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强化烈士纪念活动的平台建设。2008年以来,有26个烈士纪念设施列为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增加到37处,所有纪念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开展网上祭奠活动,开展文明单位和行业行风示范单位创建,为广大群众参加纪念活动提供高效服务。

  建立烈士遗属保障体系,解除烈士后顾之忧

  为更好地解除烈士的后顾之忧,我省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坚定笃实:

  ——完善烈属抚恤优待法规政策。1995年,省人大发布实施《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成为到现在为止,全国唯一一部关于军人抚恤优待的地方性法规,2004年、2009年、2014年先后三次进行修订,新修订的《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规定,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统一标准,以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确定,实行城乡“同役同酬”。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西省英雄模范褒奖办法》,首次提出建立烈士褒扬金制度,开始施行褒扬金制度和抚恤制度并行原则;2007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享受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重点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实施意见、贯彻实施《烈士褒扬条例》实施意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工作规范等,烈属等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工作、建(修)房申请审批程序、医疗待遇保障等方面有了制度性的规定,烈士褒扬和烈属抚恤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烈士遗属保障体系。据统计,全省享受抚恤待遇的烈属22394人,其中家居城镇的烈属1987人、家居农村的烈属20407人。近年来,我省以烈属“解三难”为重点,各项社会优待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在生活保障方面,自2005年开始,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我省连续9次提高烈士遗属抚恤金。农村烈士遗属抚恤金从每年2340元提高至每年7970元,城镇烈士遗属抚恤金标准从每年3060元提高到每年13860元,年均递增达到15%。2011年开始,根据民政部的部署,将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60岁以上的老烈士子女纳入生活补助范围,6万多老烈士子女享受每月130元的生活补助。在入学方面,烈士子女报考高中的,增加20分录取,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增加20分投档。在就业方面,烈士子女参军退出现役后实行岗位安置,对新增的烈士遗属家庭,特别是零就业的家庭,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在住房保障方面,各地结合优抚对象“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旧房改造,2万余户烈属家庭房屋得到新建或维修改造。在医疗保障方面,将烈属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了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助“三个层面”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享受定抚烈属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享受医疗减免、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的全覆盖。

  为了提高烈军属的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2012年,我省率先在全国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省23万烈军属全部悬挂光荣军属、光荣烈属牌,受到烈军属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落实好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发放、推动烈属抚恤城乡一体化、逐步提高老烈子的生活补助标准……关心关爱烈军属,已在赣鄱大地深深扎根。

  对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筑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青原区因当地一座青原山得名,沿着青原山脚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一片颇具规模的烈士公墓展现在眼前,这是当地党委政府在今年初修缮竣工的青原山烈士陵园,126块黑晶石墓碑供奉其间。青原区民政局局长陈荣根介绍,这片烈士公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建成,但比较简陋,2013年,青原区决议重新修缮陵园,同时,开展零散烈士墓的普查和烈士家属的联系,将分散在青原区各处的零散烈士墓葬集中迁葬青原山烈士陵园。记者发现,这里的先烈大都曾是人民解放军,不拘籍贯出处,只因为国捐躯,牺牲在此,墓碑上一个个金色的名字有的来自山东成武、有的来自云南鲁甸、还有的来自辽宁临江等地。

  从一条灰砖小路拾级而上,在棵棵松柏的映衬下,82位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烈士的墓碑安置其间——这便是井冈山市历时三年,集中迁葬零散烈士陵墓,扩建而成的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烈士公墓依山而建,层层递进,一块块黑石墓碑上镶嵌的大红五角星格外醒目,红星下还镌刻着金色文字,讲述了烈士昔日的事迹和迁葬前的原址。

  “零散烈士墓的集中迁葬,为烈士家属的祭扫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开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工作已在全省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我省共下达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资金近6.2亿元,所有的散葬烈士墓、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烈士纪念设施是党和政府为“褒扬烈士、教育群众”而修建的永久性设施,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数据显示,我省现有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22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37处、县级保护单位175处。近年来,我省坚持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制度,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2008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773万元,市县财政安排近2亿元,用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

  首次将烈士纪念设施纳入省级发展规划。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已经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国家级和部分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列入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将烈士纪念设施作为重点红色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正逐步成为集教育、纪念、旅游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完成后,我省将着力探索长效管理保护机制,将整合后的烈士陵园和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地统一纳入县级保护管理级别,确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并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不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烈士精神 民族之魂

  江西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长期以来,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25.3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6。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敌人的监狱里忠贞不屈,在刑场上慷慨就义,在各种工作岗位上,不怕苦,不怕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丹心和热血铸造了共和国的“国魂”。让我们一道去回首那些峥嵘岁月,把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心间,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凝聚力量,鼓足干劲,艰苦奋斗,共筑中国梦。

  【回首峥嵘岁月】

  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援北伐战争,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工农运动。

  1926年冬,国民党右派在江西开始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使江西大革命运动早于全国蒙上了重重阴霾。江西人民的奋斗抗争,未能扭转革命形势的危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最终失败。这一时期,全省查明有名有姓之英烈即2900余人。其中有中共江西地方组织创建人赵醒侬、江西新文化运动播火者袁玉冰、工人领袖陈赞贤、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

  大革命失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吓倒。南昌起义、秋收暴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江西人民为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土地革命初期,江西三分之一以上的县爆发了工农武装暴动,建立了井冈山、东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江西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红都瑞金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人民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战略指导,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洗劫苏区,不屈的江西人民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幸存下来的近3000游击健儿下山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2月,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土地革命时期,江西的烈士达23.3万人之多,方志敏、曾天宇、李文林、古柏、黄公略、赵博生等著名英烈如璀璨的群星,永远闪耀在伟大祖国的万里苍穹。

  七七事变后,江西成为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在这块土地上先后进行了南浔、南昌、上高、浙赣等会战,牵制日军20多万兵力。为抗敌御侮,数十万壮士血洒江西,仅南昌、上高二役,即有32000余人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战场牺牲的江西籍英烈有周建屏、符竹庭、黄道、刘英、邹韬奋等2495余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和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解放战争。这一时期,江西人民建立了赣南、赣东北游击队,恢复与扩大了粤赣湘边、闽赣边、皖浙赣边等游击根据地,给国民党反动军队与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在解放战争时期,我省有艾萍、王麓水、李辉等2900余名烈士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西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新贡献。上世纪50年代初,江西人民的优秀儿女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保卫了东方与世界的和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继承前辈的牺牲精神,舍生忘死、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的英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贺小虎 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