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增设劳动课程标准

  本文转自:中国商报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据悉,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新的课程方案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对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完善培养目标

  据了解,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课程方案修订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了培养目标。修订后的课程方案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其次,优化了课程设置。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最后,细化了实施要求。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增加了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方案,义务教育阶段有12门国家课程,地方、校本课程各1门,总共14门课程。按照总课时比例设置,小学一至二年级总课时为910,三至六年级为1050,七至八年级为1190,九年级为1122,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522个课时。

  专家表示,在课时比例设置中,语数外的学段课时量与以往的要求相比基本没有改变:语文的总课时数达到20%—22%,数学为13%—15%,外语为6%—8%。另外,体育与健康的课时比例为10%—11%,科学的课时比例为8%—10%,艺术的课时比例为9%—11%,道德与法治的课时比例为6%—8%。

  从课时比例来看,语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数学紧随其后,体育、科学几乎并驾齐驱,外语位居第六。课程方案同时明确,小学阶段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增设劳动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有专家表示,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劳动技能不足的现象尤为突出: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到宿舍打扫卫生等情况时有发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劳动教育无足轻重。此外,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纸上谈兵、形同虚设,这些都造成了劳动教育被弱化的情况。

  据悉,新的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三部分,并给出了每个科目在每一阶段的内容要求。

  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课程分为四个学段,一至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至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至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四学段。各学段任务和目标层层递进,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除了清洁整理、烹饪、使用电器等日常生活劳动外,还包括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两个可选项。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中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意味着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专家认为,这为各地抓好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通过引导中小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能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强调育人功能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课程标准的修订方面,首先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同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此外,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描绘了育人蓝图,完善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考试评价、课程实施等方面要求,充分考虑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差异,有助于引导各地和学校深化义务教育改革,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依琰)

  链接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的烹饪课程要求:

  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

  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做2至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

  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至4道菜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