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蒋璆:聚焦碳中和主题,看好明年安全方向投资,把握成长股确定性机会

  2022年,A股市场的表现可谓波云诡谲,行业快速轮动和结构性震荡,同时考验着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在此背景下,被称为“制造先锋”的华安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蒋璆仍保持亮眼的投资韧性。他在管时间逾7年的华安动态灵活配置,在今年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近7年净值增长率为172.36%,仍保持排名同类第一的水平。(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2年12月23日)

  业绩的背后,是对不同时代核心资产的精准把握。拥有实业和金融业从业背景的蒋璆,在长达15年证券从业生涯中逐渐成为价值型成长选手,投资维度既囊括长期战略性配置,同时捕捉中短期战术性机会,灵活成为他投资风格的一大标签。

  而作为沪上“老五家”基金公司之一,华安基金长期致力于打造出一支投资风格多元、可适应不同市场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全天候投资优秀资产管理团队。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华安基金近5年、近7年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率分别为94.5%、151.36%,居全行业10/108,6/88。(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2年9月30日)

  2023年1月3日,华安碳中和主题混合基金将正式发行,作为拟任基金经理,蒋璆又将如何布局明年的市场,碳中和主题下潜藏哪些投资机会?

  制造先锋的专注与灵活

  截至12月23日,蒋璆在管7只公募产品,其中有6只在管时间已满一年。其中,华安动态灵活配置是他任职基金经理最长的在管产品,已超7年。即使在今年市场波动整体加大的背景下,产品过去7年净值增长率仍在同类型100只产品中排名第一,且该产品过去6年、过去5年、过去4年、过去3年,也都维持净值增长率排名同类型产品前5%。(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2年12月23日)

  此外,华安制造先锋的任职回报也达到227.71%,在同类626只产品排名第10;华安创业板两年定开的任职回报则为27.75%,在同类1230只产品排第49名;华安成长先锋的任职回报为12.80%,在同类1685只产品排名第58名。这也意味着,蒋璆在上述3只产品的任职管理业绩均排名同类产品前5%。(数据来源:万得;截至2022年12月27日)

  具体来看,蒋璆的投研实力在2021年锋芒初露,华安动态灵活配置在当年取得2/128同类产品排名的优异成绩,在市场大放异彩,被称为“成长先锋”、“制造先锋”。(数据来源:银河证券)

  而这源于他投研生涯的厚积薄发。拥有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本科硕士的专业背景,蒋璆在硕士毕业后,没有选择直接进入金融业,而是前往韩国浦项制铁公司首尔总部工作3年,主要负责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业务。2007年,蒋璆回国转型进入金融行业,从事卖方行业分析师工作,2011年加入华安基金,历任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2015年6月起出任基金经理,管理华安动态灵活、华安制造先锋等权益型公募基金产品。

  “产业+金融”的复合视角,令他善于捕捉制造领域的投资机遇。不仅从金融视野研判,蒋璆更看重实业、产业的投研视角,因此也能更清晰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他聚焦“科技成长+高端制造+周期”赛道,但在细分行业的投资上凸显出分散且灵活的特色。

  以“华安制造先锋”为例,从该基金的年报和半年报告来看,2020年产品以科技为主线,持仓占比超过10%行业为电子和计算机。进入2021年,产品的投资主线逐渐转向新能源产业链的电力设备和机械等相关行业。(行业分类为申万行业分类的一级行业)

  把握确定性

  那么,灵活调整细分行业配置的逻辑在哪?立足价值型成长投资(GARP投资)理念,蒋璆的个股配置思路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即在结合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精选高景气的行业及领域的同时,综合竞争壁垒和估值水平精选质优标的。

  这也意味着,他倾向于选择在高景气度赛道中具备合理估值的好公司。而如何寻找高景气赛道?他曾表示,政策的鼓励方向和行业自身景气度是他关注的指标。“在政策比较鼓励的方向、契合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这些方向上面去找相关标的,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点,要去鱼多的地方钓鱼。”

  整体来看,蒋璆认为,自身的投资框架是先圈好细分环节,再去找上市公司。“相比较来讲,我的投资决策里,自上而下到细分环节的占比会更高一点;自下而上选个股,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再去选一些标的,然后等着财报数据,再去做印证。”

  对确定性的把握,也体现在对每只个股的选择。“我对于估值比较挑剔”,在他看来,通过横向选择,会挑出热门赛道,但这些赛道通常具有较强市场共识,且得到政策鼓励,因此,需要进一步选择细分赛道。

  比如产业链调研,在终端需求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产业链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供不应求。那毫无疑问,这些瓶颈环节在产业链溢价中会有一个更好的位置,盈利空间肯定就有阶段性的阿尔法。

  他曾表示,成长性是选股的首要考量指标,其次是壁垒,即成长的确定性,因为确定与否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行业的竞争壁垒或者竞争格局。

  而在实际构建投资组合时,也显现出灵活的特征。他既注重中长期战略投资布局,也兼顾中短期战术机会捕捉。一方面是长期战略性配置,选择成长行业中的领跑型公司,这类公司有锐气,壁垒坚实;另一方面是中短期战术性机会,主要是成熟行业中的进取型公司,这类公司厚积薄发,成本领先。

  虽然持仓结构、行业赛道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进行轮动调整,但蒋璆在管产品相对淡化择时。他更注重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左侧交易布局,希望寻找预期差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多元化投资团队

  把握确定性,既对基金经理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也依托基金公司的强大投研平台。经历逾二十四年深耕,华安基金已然拥有了经验丰富的多元化投资团队和全天候产品布局,投研团队涉及A股、海外市场、商品、债券、指数与量化、基金FOF等诸多领域,其中更有超150位勤奋、务实和专业的投研团队精英,这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依托。

  坚持以阿尔法为纲,华安基金通过发挥自身“养成系”平台优势,构建起“老中青”三代优秀基金经理团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基金经理选拨机制,成功孵化出了多位金牛基金经理和五星基金经理。

  得益于完善的投研梯队建设,无论是在哪种市场环境和市场风格中,华安基金都会涌现出优秀的基金经理,为投资者打磨出优质的基金产品。近年来,“均衡成长猎手”胡宜斌、“新生代黑马”刘畅畅等多位华安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为市场熟知,并获得较高市场关注度。

  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投资研究方面,公司着力建设“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推进长效激励机制,持续发挥权益投资优势,着力提升固定收益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立足当下需要坚定信心

  正值2022年尾声,如何把握市场的确定性,捕捉下一轮投资机会?蒋璆强调,首先需要坚定信心,长期来看,目前市场点位的风险是比较小的,对公募来讲是大有可为。

  从全球市场看,随着近期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放缓的共识越来越强,普遍观点认为明年3月份,美联储的加息将告一段落,明年11月份以后,美国或将重新进入降息通道。从国内市场看,今年国内的货币政策和大部分国家是背道而驰的,中美利差也拉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今年以来,我国整个M1、M2包括社融,整体处于平稳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未来市场涨还是跌,更多会由两个因素所驱动:一是基本面相关的,或者大家对于盈利预期的一些变化;二是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这对于下一阶段的市场方向,可能会有决定性的作用。”他表示。

  而在当前位置上,蒋璆将估值视为支持其长期看多市场的最重要理由。“我比较相信pb估值的长期回归规律,特别是从长期来看,1.6倍pb估值的水平,基本是在历史低点了。所以没必要进一步悲观,我们可以稍微对有些负面因素适当忽略。”

  未来市场的确定性在哪?

  具体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他分析,今年整个汇率环境,对出口非常有利,但明年以后可能出现有一些变化,所以出口的增长压力会比较大。而投资和消费,明年将有一些正面改善,所以对于明年的经济增长相对乐观。

  “从投资端来看。明年,伴随着政策的出台,地产底应该能出来,虽然不一定会在当前位置往上很多,但至少不会比今年更差。明年投资的发力点主要在基建和制造,但地产也不会成为拖累项。至于消费端,未来疫情对于供给端的干扰,影响会越来越小。”蒋璆说。

  从结构的层面看,他认为,复苏、安全和创新或是明年投资的关键词。“第一,复苏,对于经济,我觉得明年疫情和地产都会有一些偏正面的贡献;第二,安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安全着笔非常多,在安全这一块,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加码;第三,创新,如果说安全是基石,那么创新就是动力,过去依靠资本密集和人力密集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了,未来更多的要去从创新里去找效率。”

  落实到投资板块,蒋璆分析,安全维度涉及军工、半导体等;创新维度,则是高端制造、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车;复苏维度则涵盖出行产业链。

  在他看来,安全方向的确定性比较高。具体操作中,他将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搭建仓位应对市场。在战略仓位上,坚持长期视角,恪守估值边界,紧跟景气趋势,把握成长股的确定性机会;在战术仓位上,则是关注国内外能源成本套利。

  基于上述研判,由蒋璆掌舵的华安碳中和主题混合即将在明年1月3日发售,可成为投资者布局碳中和长期机遇的又一利器。作为一只碳中和主题基金,该产品投资于碳中和主题相关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碳中和主题涵盖众多投资机会,既覆盖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终端节能产品等低碳发展领域,也涉及火电、钢铁、建材等多个高碳转型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中和长期趋势不改,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从国际市场来看,2022年11月召开的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中美欧三大排放主体集体发声,强调积极推动碳中和措施落地,全球减碳战略并未转向。

  从国内市场看,二十大报告着重提出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推动碳中和,且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同时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完成,未来市场有望扩大行业范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