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研究生的生活和课题的迷茫?

  研一的时候,很多学校规定必须修满32学分,所以大部分时间在上课,似乎觉得还在继续大学的生活。但是你们不要失望,研究生毕竟是研究生,和大学至少有两点明显的不同。#研究生#

  第一,不再讨厌学习,至少比大学更多地感觉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在大学报考专业时,一不小心报了这辈子都不会喜欢上的专业,那时我们或许可以原谅自己的无知,可是经过大学四年的痛苦反省和深入教育,如果你说你仍然十分讨厌现在读研的专业,我真的为你十分痛惜。读研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我想这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理想,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可你却不知道珍惜。如果说选择考研是完全基于是功利的心理,那么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留一点兴趣给自己。学习本身从来就没有功利性,不要为了谁为了工作为了什么什么而去学习,至少应该对所选的课程有一定的兴趣,才会发现学习原来是如此快乐的事情。

  

  第二,老师讲课的重点初步地由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习方法和科研技能,最后课程结业一般采取布置作业或实验的方式,而且要求交电子版程序和实验报告。因此,不要只是单纯的听课而不去思考,要时刻记住你已经是名研究生,而不再是大学生,不要奢望老师告诉你所有的知识,别再奢求问题的唯一正确解,要学会与人讨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尝试着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记得当时,我尤其喜欢数值分析和神经网络。数值分析一般属于基础必修课,在知心园的二层报告厅上课,人多数时候爆满,老师有精美的幻灯片,插图,讲解的极其生动形象,有时还插入数学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报告,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让人听的津津有味,本来如此深奥的东西,竟然一听就懂。

  

  一时间,寝室里姐妹们学数值分析的热情高涨。这门课一般每两周留一个编程题。大学的时候,我们多数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基础,但除了本科的毕业设计以外,几乎很少运用。做第一次作业的时候,刚开始寝室四个人还很担心,不知道从何下手,尤其是寝室里师范类毕业的那位女同胞,因为不用参加一般理工科学生都要求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所以几乎没有任何计算机语言基础,更是心急如焚。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十分激烈,慢慢的,我心中竟然十分明了算法的每一个细微步骤,很快写出C语言程序,调试成功。

  我还把程序几乎是逐字母的向师范类毕业的那个女同胞一一解释,而两周后第二次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能够独立写出程序并调试了。要知道两周前她是第一次听说C语言!可见如果我们因为对一样东西感兴趣而去学习,那学习的速度和效果是如何的惊人。

  再说说神经网络。大四我的毕业论文就是用BP神经网络模拟正余弦函数,那时便对神经网络产生一定的兴趣。试想就一个BP算法和一个最简单的三层网络竟然能模拟出很多复杂的函数,而算法的根本思想就在于不断地用期望输出和网络实际输出的差即能量函数来调整网络的权值,而调整的原则和公式其实就是简单的梯度下降法,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又佩服万分。一个多么直接的思维方式,而同时又是如何的缜密与严谨,它的提出将人们对神经网络的研究很快从低谷推向高峰。

  

  读研的时候,我自然选了很多神经网络方面的课程,学的不亦乐乎。最后老师课程没有考试,留的多是比较大的编程实验题,要求寒假开学两周后交。寒假在家没有电脑,于是寒假提前一周到校,接下来三周就是上课、在寝室讨论、编程、调试程序,不知不觉间就经常到夜里一两点钟,颇感时间的金贵,过的简单而充实,一直很怀念那样的日子。

  研一除了上课,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象研究生会组织的模拟创业大赛,辩论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卡拉OK大赛等等;英语协会每周会有英语角,影评;院里或班级一般会组织春游,各种球类比赛等等。我想,只要有能力,生活中到处都是展现的舞台。

  我还记得当时参加辩论赛的情景。虽然对电视上辩手们或侃侃而谈或针锋相对或滔滔不绝的英姿一直独有情钟,但性格偏内向的我没有参加过任何辩论赛,恰好院里参赛人数不足,几经犹豫外加团委的鼓励寝室姐妹们的支持我才报上名。结果没有现场经验的我在场上表现的过于激动,语速太快,自由辩论中也没有正常发挥,第一轮就被淘汰。

  现在想想,已经没有一丝当初的沮丧了,只是很佩服当时的勇气,跟好友聊天也会提及当年勇,惹来一阵善意的笑声。看,这样的经历又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还记得观看总决赛时,台下一阵阵的叫好与鼓掌,场面十分热烈,全校最佳辩手一时成为万人瞩目焦点,极其风光。我想,如果对什么活动感兴趣,一定要去尝试,它也许不会象超女那样改变你一生的命运,但至少会留下多姿多彩的回忆。

  

  研二和研三,也是彻底没有考试和作业的日子,基本上都在实验室做自己的课题。

  说起课题,一般是研二上学期12月份之前开题,研三上学期11月份便开始找工作,研三下学期写毕业论文,纯粹做课题的时间并不多。所以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珍惜这一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真正做点东西,学点东西。我们不要求象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那样,但是至少不希望你在回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时觉得空空如也一无所获。

  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导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雇佣制”,即导师就是你的老板,老板一般会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一般老板有项目的同学要兼顾课题和项目,“雇佣”关系似乎比较明显,每月有工资,再加上有项目经验在找工作时很有优势,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埋头于课题与项目,忙碌而充实,累并快乐着。

  做理论的同学一般研究理论性较强的课题,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但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仍离实际应用很远或者说当前这一问题根本还没有解决,这同时为个人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学生有问题有答案,硕士有问题没答案,博士没问题没答案”。因此,它更注重培养个人的科研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理论难免清贫和寂寞,找工作时也不如有项目经验的占优势,有些同学便心生黯淡,怨言满天,对自己的课题失去兴趣,也无法静下心去学习,变得急功近利,变得浮躁,为了凑论文而研究,为了应付毕业而学习。

  当偶尔反省到日月蹉跎时,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掩面叹息里流逝。是啊,缤纷万千的世界,我们注定面临很多诱惑;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和感情的压力,也会让人觉得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坚持的是什么,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没有能力改变的事情,学会容忍,学会接受,甚至去巧妙利用此类事情的优势;对于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情,要有勇气有能力去改变;对于该坚持的东西认真坚持。

  我是做理论的,身边的好多同学和朋友也是做理论的。如果无法改变自己的课题而一味地去埋怨是愚蠢的行为,这就象为别人的错误而哭泣并惩罚自己。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去接受,去培养对课题的兴趣。

  理论方面的课题稍微轻松些,也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一个特长,也许就是以后找工作的资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是快乐的,我相信你能渐渐调整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快乐,上进,谦虚而又宁静平和,渐渐投入自己的课题中才会发现它也并不是如此讨厌。身边的好多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软硬件并找公司实习,最后在找工作的时候明显表现优势,签了很不错的单位,同时课题也小有成就。让人羡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些什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时所在课题组实行每周开一次研讨会来汇报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老师提出些问题和看法并给出一些建议,而台下的我们却很少发问,看看手中的书,偶尔听听,做做小动作,再加上有些同学态度不认真,讲述不清楚,因此会议也渐渐的趋于形式化,连我自己都不再如此认真了,直到听一个同学做的关于小脑模型的报告,给了我很大触动。

  那天,他讲了近一个小时,远远超出规定的十五分钟;幻灯片全部是英文,而且讲得很认真很清晰,分析地很透彻。我想在场的每位老师和同学都能感觉到他的用心。不管众人如何,他仍坚持着对课题的执着、热忱和认真,现在想来他肯定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努力着。后来他在毕业论文仍用的英文,外审结果是优,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再后来他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回首往事,不禁发现兴趣竟是快乐的源泉,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快乐着。如果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数值分析只是一门选修课,找工作的时候更不会有人去问是否学过神经网络,大可不必如此认真,但是他们锻炼了我的思维,让我学会如何更直接简单的思考问题,给予我敏锐的洞察力,锻炼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不知道在工作中将产生多大的财富。

  同时他们还陪着我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日子,这更是无法计量的。即使刚开始不少同学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学习出于一种功利性,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但是等学有所成的时候你才恍然明白不知何时对它产生了兴趣,正是这个兴趣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收获的喜悦和过程的快乐。就如同大多数同学说读研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可是谁又能否认自己心中没有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的好奇、憧憬和美好的向往。

  要记住学习的深处是快乐,生活的真谛是快乐。

  我们要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学会容忍,学会接受,甚至巧妙的加以利用;对于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勇气有能力去改变;同时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情,做一个智者,让生活和学习充满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要记住不管因为任何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都没有理由荒废这三年的大好光阴。

  最后,祝你们学业有成,愉快的度过这三年的日子。

  一个毕业多年的老学姐精心整理,持续更新,欢迎关注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