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是以政治理想为视角,救民于水火和国家稳定

  孟子仁政思想是如何提出的呢,为何又产生了道德化的政治和道德政治,这两者是有何区别又和仁政的思想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将孔子的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等思想,视为孟子仁政论的理论先导,这大体而言也是不错的。然而,仁政确实又是孟子针对自己当时所处的历史现实而提出,仁政这一术语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也是孟子的首创。

  更为重要的是,孟子还将仁政作为自己政治思想的核心,并给以具体化的阐释,为仁政理论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继而它才成为了儒家的一种典型的政治主张。所以,仁政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应当是孟子,而不是孔子甚或其他儒家思想家。

  

  孟子

  孟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社会政治秩序极其混乱的年代。当时各国诸侯互相攻伐、争权夺利,导致战乱不断,死伤不计其数,用孟子的话来说简直就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不止于此,政府征收的各种徭役赋税也非常繁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总而言之,可以说是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所以,如何革除暴政救民于水火,重建天下秩序,就成了孟子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不必否认孟子的仁政论里面,拥有一些颇具时代印记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包含有能够超越时代局限的东西。在后者之中必然不乏有益的思想资源,可供我们汲取或借鉴。

  

  孟子的仁政思想

  所谓民本的政治,是指孟子的仁政论突出强调了民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将民众的利益视为高于国家社稷和君王统治者,是一种以民为本、以民为贵的政治。

  以民为本或以民为贵可以说是,孟子所有政治思考和仁政理想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孟子的政治思想呈现出的主要特征之一。重要的是,孟子已经大体能够认识到,民心在历代政权更替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孟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认识到民心或民众的认同,才是君王统治和政治权力的基础;君王统治者们的所作所为只有合于民意、赢得民心,其政治统治才具有合法性。也正因为如此,孟子才反复劝诫君王统治者要与民同乐、保民而王等等。

  

  得民心思想

  所谓道德化的政治是本文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这一视角来审视仁政而得出的结论。可以说,通过孟子的仁政论展现出来的,主要是一幅关于道德与政治的理论图景,这即便仅仅只是通过仁政之名多少也能够觉察出这一点。仁政之中的仁是一个道德范畴,仁政之政则主要指涉的是政治领域。

  如此一来,仅从其名称的构成来看,仁政就已经涵摄了一种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孟子仁政论的本质就在于将政治道德化。道德化的政治就是本文对仁政核心本质的另一种理论定位。

  

  人民价值的重要

  所谓的道德化究竟意指什么?或者说道德化的政治其基本含义是什么?本文认为,道德化的政治作为仁政的本质,其基本含义有二:其一,以道德的方式看待和处理政治,也就是通常会将政治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来进行处理。

  换言之,仁政基本上是在用道德领域里的逻辑方式,在思考和处理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强调和要求道德上的优先性,所看到的也更多地只是政治之中积极美好的一面。

  其二,主张道德与政治之间存在内在的价值关联,极其注重道德在政治领域中的价值和功用。这一点又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用道德规范君主等统治者的行为,提倡品德优秀的人应该居于政治领导岗位,或者说只有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能获得政治领导权。

  另一方面,提倡以道德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重视对老百姓施行道德教化和礼义劝导,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以德治政

  为什么是道德化的政治,而不是道德的政治,也不是伦理政治?必须指出,这三个术语都曾被人用来指称仁政的本质,在实质上三者也应该属于大同小异。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一直都是纠缠在一起,伦理与道德也经常是被互相换用而不辨其别,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对它们做出区分,可能只有十分有限的意义。

  故而,我们不妨先来辨析区分道德化的政治与道德的政治。从概念上来说,道德的既与不道德的相对,又与非道德的相对。也就是说,当道德的与不道德的相对时,它意指有道德的或合乎道德的;当道德的与非道德的相对时,它意指与道德相关的或属于道德的。

  

  梁惠王与孟子

  正因为如此,本文认为,我们固然可以笼统地说仁政是一种道德的政治,但它到底是在一种与非道德的相对的意义上来说的,还是在一种与不道德的相对的意义上来讲的,其指涉并不明确。

  更为重要的是,严格地来讲道德化的政治与道德的政治含义,还是有着重要的差别,其侧重点也并不相同。相比而言,道德化的政治更好地反映出了仁政里面,道德与政治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指出了道德在仁政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笔者再来简要地谈一谈关于伦理政治,或伦理化的政治与本文所说道德化的政治的区别。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于道德和伦理之间。

  

  伦理政治

  道德化的政治比伦理化的政治,更为准确地抓住了孟子仁政论的本质。这是因为孟子论仁政最为重视的始终,是作为个人而非社会团体的主体性道德,尤其是作为统治者的个人道德品质。

  孟子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及他对由仁义行与行仁义的特意区分,都可以视为孟子对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某种强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俊杰先生指出:与荀子相较之下,孟子所走的一条比较内敛,注重个人修养的途径。孟学的长处在此,短处可能也伏因于此。

  参考内容来源:《孟子》

  举报/反馈